在金昌市有这样一个身影:他曾身着戎装保家卫国,脱下军装后,又用二十余载时光深耕公益与退役军人帮扶领域,将个人理想融入社会担当的实践中。他就是甘肃亮剑研学军创旅行社有限公司创始人李林,一位用坚守书写奉献故事的退伍老兵。

△李林正在整理着装
山沟里走出的公益“排头兵”
军旅生涯淬炼出的坚毅品格,让李林退役后始终怀揣“为社会做点事”的初心。2011年初,互联网尚未深度渗透公益领域,他与战友一拍即合,在QQ群的基础上创办了金昌市镍都户外公益协会。
“创业初期,我们连志愿者登记表都是手写的。”回忆起起步阶段,李林的语气中满是感慨。当时,团队从网络招募的首批志愿者不足50人,却面临着“如何将虚拟热情转化为实际行动”的难题。2012年寒冬,协会首次前往金川区宁远堡镇敬老院慰问,一位网名为“玲珑姐姐”的女士攥着50元现金和10条毛巾,在登记簿上只留下“志愿者玲珑”五个字。“那一刻我突然明白,公益的力量不在于金额大小,而在于人心的汇聚。”李林说。
凭借军人特有的韧性,协会规模从QQ 群友逐渐扩大,到2013年发展为近1.8万人的志愿者团队。他们的足迹北达青海、南至云南,为漳县山区小学捐赠课桌,为岷县受灾群众运送物资,在永昌县福利院为孤寡老人包饺子、理发。“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我们的红马甲。”李林指着办公室墙上的公益地图说,密密麻麻的标记,见证着团队奔波的轨迹。
为退役军人搭起“创业桥梁”
2015年,一次退役军人座谈会让李林意识到更深层的社会需求。“许多战友退役后因缺乏技术和人脉,在就业市场屡屡碰壁。”他发现,退役军人身上的纪律性、执行力与拓展培训、国防教育等领域高度契合,为何不搭建一个让军事技能转化为社会价值的平台。
同年,金昌亮剑户外拓展培训公司应运而生。首批招募的5名退役教官中,年过30的李东曾因就业问题一度焦虑:“家里人担心我‘退伍即失业’,直到李林找到我,说‘咱们军人的本事不该被埋没’。”如今,李东已成为公司金牌教官,带领团队完成多所学校的国防教育课程。
随着业务拓展,公司逐步形成“培训+就业+创业”的全链条服务体系:为政府企事业单位提供军事化拓展训练,为学校设计国防教育夏令营,为退役军人开设创业指导课程。截至2025年,公司已拥有30余人的专业教官团队,累计帮助200余名退役军人实现稳定就业,业务覆盖甘肃、青海等地。“我们的拓展项目不是简单的‘军训复刻’,而是将军队管理思维转化为企业执行力训练,这是退役军人的独特优势。”

△李林与队友商讨研学方案
荣誉背后的“拥军火种”
在李林的办公桌上,“金昌最美退役军人”“省级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指导专家”等荣誉证书整齐排列,但他更珍视的,是一面退役军人赠送的锦旗——“退役不褪色,创业暖兵心”。
“军人把青春献给国防,我们就该为他们铺好返乡的路。”如今,李林的“拥军计划”正在持续升级:不仅在金昌本地建立退役军人实习实训基地,还计划辐射至河西走廊其他城市。2024年,他牵头成立“退役军人创业联盟”,联合金融机构推出贴息贷款,邀请企业家分享经验。“我想做一颗火种,点燃更多人关注退役军人的热情。”

△李林与队友带领学生爬山
坚守初心的“新战场”
暮色中,一群少年正在教官带领下进行队列训练,口号声与当年李林在军营时的呼号惊人相似。“从公益到创业,变的是形式,不变的是为社会担当的初心。”李林常对团队说,退役军人的价值不仅在于“曾是一个兵”,更在于将军队精神转化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
当被问及为何能在公益与拥军两条战线持续深耕时,他望向窗外的祁连山脉,语气平静却坚定:“就像当年在部队站岗,守的是国土;现在守的,是退役军人的未来和公益事业的初心。只要还走得动,我就会一直守下去。”
如今,那个从山沟走出的退伍兵,用双肩扛起了公益与拥军的双重责任。他的坚守如同一束光,不仅照亮了退役军人的创业之路,更让“退役不褪色”的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璀璨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