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执法满意度全国第一,为什么是这个省?

2025-03-20 09:02:00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钱祎

执法检查 图源 视觉中国

近日,浙江省司法厅官网发布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报告显示,在司法部委托开展的第三方测评中,浙江省行政执法满意度位列全国第一。

此次满意度测评,由第三方评估机构通过电话、网络、现场面访等方式,对31个省(区、市)2万多名企业代表、普通群众进行问卷调查得出,浙江获评最高分。

行政执法满意度高不高,企业和群众说了算。浙江能脱颖而出,说明浙江行政执法检查越来越规范、文明、高效,实实在在减轻了企业负担,赢得了公众认可。

行政执法,尤其是涉企行政检查,事关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成效。近段时间,国家层面对改进行政执法行为、规范涉企检查等动作频频。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到,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在这个关系企业切身利益的领域,浙江为什么能拿第一?

首先,这得益于浙江一直以来对营商环境的重视。

民营经济是浙江经济的最大特色、最大资源和最大优势。2024年底,浙江民营企业和个体户达到1060.1万户,占全部经营主体的96.8%;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等5个榜单企业数量均居全国第一。

在深化创新浙江建设、加快新一轮产业布局的过程中,民营企业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要推动民营经济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让民营企业像树木般不断茁壮成长,离不开优良的营商环境。企业关心和烦恼什么,浙江就重视解决什么。

企业过去经常抱怨“政策看得见拿不到”,浙江推出“政策计算器”等工具,什么情况享受什么政策一目了然;

企业感觉办事慢、流程多,浙江依托“浙里办”“浙政钉”等平台,实现企业开办“一日办结”、部分领域“秒批秒办”;

企业吐槽有问题难解决,浙江建立企业综合服务中心和“企呼我应”涉企问题闭环解决机制,线下线上协同服务……

就如不久前闭幕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委副书记、省长刘捷在答记者问时所说,浙江要努力实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的目标。

通过种种努力,浙江正努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满意度高的另一大原因,是系列改革取得的实效。

早在2015年,浙江就在全国率先开展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将发生频率高、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的执法事项纳入综合行政执法,剑指行政执法领域“沉疴旧疾”。

在此基础上,2022年,浙江成为全国唯一的“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国家试点,对行政执法体制开启系统性、整体性、重构性集成变革。

改革最大的难点之一,是要统筹不同行政执法部门,统一制定执法计划,集成检查事项。

浙江以“整体智治”理念,打破部门间壁垒,优化行政执法领域政府职责体系和组织结构,创新“综合查一次”改革,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一次到位”。

以衢州一家商场为例。最近,该商场内的餐饮、零售店接受行政检查。几个部门拿着一张清单,对垃圾分类、油烟排污、食品安全等多个项目进行“全科体检”,整个过程不到半小时。

而在过去,同样的这些内容,由不同部门分头检查,前一个检查组刚来,后一个检查组又来了,有时提的要求还互相不一致,让企业疲于应对。商家和企业负责人感慨,现在的检查不仅对他们影响很小,还能现场解决一些需要跨部门、跨领域协调的问题,让他们更安心经营。

这背后是机制的全面贯通。浙江在全国率先探索行政检查计划“条抓+块统”机制——“条上”定计划,协调小组发通知,全省2854个执法部门制定检查计划;“块上”抓统筹,市、县综合执法办按时间相近、对象相同、方式相似的规则统筹检查计划。

数据最具说服力:2024年,浙江取消、合并行政检查事项942项,全省事项减少到4658项;“综合查一次”实施率达49.8%,减少检查扰企39.8万户次。

满意度高,还来自监督对行政检查的纠偏与护航。

此前,浙江某市在大数据监测过程中发现,某执法部门在3个月内对一家博物馆开展了13次检查,对一家网吧、一家酒店分别开展了5次检查,涉嫌重复检查。该市司法局会同综合执法指导办,对发现的问题线索依法开展监督,推动该执法部门及时整改。

今年2月,浙江首次出台《关于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强化行政检查监督,拓宽企业反映问题线索渠道。企业可对各类行政执法行为进行评价;如果遇到相关部门现场检查未亮码、行政处罚决定书无码等,还能向行政执法监督机关举报。

减少检查频次,不代表放任安全隐患,而是倒逼行政检查更加科学精准、透明公正。

嘉善一家轴承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有关部门建立了分级分类检查制度,通过信用评价、风险评估等,对企业进行动态“画像”——有风险隐患的,重点检查;评价结果好的,可少查或不查。他们用手机扫一扫执法人员的“行政行为码”,谁来查、查什么等信息一目了然,全程留痕,让大家很放心。

这些举措都在无形之中提高了企业获得感。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马亮评价,浙江的先行先试,聚焦企业急难愁盼问题,构建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切实提升了企业获得感。这对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优化营商环境意义重大,对其它地方和领域改革具有示范引领作用。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