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仁怀: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2025-04-22 19:58:00

仁怀市区新貌

在赤水河中游的黔北大地上,工地机器轰鸣,“铁臂”挥舞间厂房楼宇节节升高;酿酒车间雾气蒸腾,酒液满缸酒香醇厚;城市商街人流如织,车流、物流汇聚,涌动着经济发展的活力;和美乡间,农民辛勤忙碌,田野间万物蓬勃生长……2024年,遵义仁怀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970.18亿元,位居全国县域经济百强第11位,财政总收入跨越千亿大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0349元,城镇居民收入50589元。一幅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的壮美画卷,在仁怀徐徐铺展。

白酒工业助力经济增长

赤水河畔,清波荡漾,酒香四溢,茅台、国台、钓鱼台等知名品牌引领产业发展;仁怀名酒工业园区内厂房林立,仁怀酱酒集团、酣客君丰、夜郎古等企业领航前行。

白酒产业是仁怀的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和首位产业。2024年,仁怀实现白酒工业总产值1157.1亿元,茅台集团以1741.44亿元的营收续写千亿传奇。

茅台酒包装车间

在产业发展布局上,仁怀科学划分酱香白酒生产功能区,将茅台酒产区、茅台镇传统优势产区、仁怀集聚区整合为120.44平方公里的酱香版图。在产业升级方面,仁怀加快完善“五大体系”、建设“五大中心”,全力打造千亿级产区矩阵。目前,已累计培育规模企业133家,亿元以上企业33家,产能5000吨以上企业15家。2025年计划新增亿元企业3家。

品牌战略上,仁怀以茅台为引领,创新推行“产区品牌+企业品牌”双轮驱动模式,带动区域品牌协同发展。大力打造“仁怀酱香酒”地理标志品牌,培育30个亿元级区域品牌。目前,仁怀已认定“仁怀酱香酒”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件,持有中国驰名商标8件、中华老字号企业2个,白酒商标达6.22万余件。在酱酒产能调控上,仁怀坚持扩增量、去存量、保质量,实施“新三个一批”工程,巩固提升优质产能,推动酱酒产业持续增长。

茅台中华片区车间

“大抓产业、大抓项目、大抓招商,做大做强、招大引强。”遵义市委常委、仁怀市委书记常文松强调,发展一刻也不能停。国台、钓鱼台、劲牌等优强酒企不断壮大,复星集团、环球佳酿等20余家知名企业纷纷进驻,强化了仁怀“酱香舰队”的实力。珍藏酒业包装仓储项目正在紧张施工,预计今年底投产。在贵州省发布的73个涉酒项目中,仁怀占20个,总投资规模超720亿元。仁怀110个计划开工项目中,酒业及配套项目占比68%。2025年,仁怀将向着白酒产业产值突破1500亿元、茅台集团实现营收2000亿元的目标奋勇前进,全力迈向万亿级产业新征程。

现代农业产业蓬勃发展

高粱红,群众富;山青青,地生金。在仁怀的广袤土地上,现代农业产业蓬勃发展,处处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

人间四月,万物生长。仁怀36万亩有机红缨子高粱正在肥沃的土地上播种、栽插。张彩在城里从事白酒销售工作,农忙时节回到娘家帮忙。她介绍,家里每年种植10多亩高粱,收入可观,让父母过上了富足的生活。

仁怀积极探索工农融合发展新路,工业反哺农业,农业服务工业。被誉为“酱酒第一酿造绿色车间”的红高粱种植,不仅为茅台酒厂及众多酱酒生产企业提供了优质酿酒原料,也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仁怀常年种植有机高粱35至40万亩,每年产量达10万吨,产值约10亿元,带动5万余户农户增收致富,切实鼓起了群众的“钱袋子”。

产业兴百姓笑

此外,仁怀着力推动“高粱+”模式,打造“2+2+N”农业特色产业体系,促进农业增产增效。五马镇、坛厂镇的蔬菜基地里,蔬菜瓜果长势喜人,产品直供粤港澳大湾区;合马镇的山桐子、龙井镇的黑桃林、马镇的耙耙柑、学孔镇的黄花产业、三合镇的脆红李等特色经果林,绿了山头,富了百姓;林下生态养殖与特色种植蓬勃发展,林下跑山鸡、跑山猪,铁皮石斛、马桑菌等,实现了生态林向经济林的有效转化。“一镇一特”“一村一品”的产业格局逐步形成,同时,猪、牛、羊、家禽及鱼类等特色养殖产业也蓬勃发展,全市42家规模养殖场、230余家养殖大户、2.3万户养殖户,共同助力乡村振兴和群众富裕。

一业兴带动百业旺。后山生态烤烟、茅坝稻田养鱼、九仓茶米油面等特色农业产业串珠成线、连块成带、集群成链,推动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2024年达20349元的基础上持续攀升。

“红白绿”构建全域旅游新格局

“五一”假期临近,仁怀又将迎来旅游旺季。

仁怀以酒为媒、文化为魂,积极推动工农旅融合、产城景互动、山水田一体发展,开启全域旅游新概念,构建“一心两带三区四游”旅游体系。精心策划6条精品路线,涵盖红色文化体验之旅、神秘茅台探秘之旅、精品酒庄体验之旅等,实现“红(红色文化)、白(白酒文化)、绿(绿色生态)”交相辉映,全力构建全域旅游新格局。

以酒文化为核心,仁怀打造茅台旅游名镇,国酒文化城、天酿景区、酱香文化体验区、国台酒庄、夜郎古酒谷等酒旅融合景区星罗棋布;以红色文化为依托,打造长岗红色旅游小镇,红军医院、毛主席住居等红色景点串联成线;以绿色生态为支撑,后山西苗景区、坛厂神采八卦园等景点如诗如画。此外,仁怀城中楠竹林公园、鹿鸣公园等10余处园林景观,与赤水河旅游公路沿线的旖旎风光相互映衬,景色如画,让人流连忘返。

同时,仁怀不断丰富旅游新业态,打造旅游新场景。茅台水舞秀、璀璨夜景尽显中国酒镇魅力,《天酿》剧目展现中国酒文化。醉里水街、茅台会客厅等构建起“吃住行游购娱”一体生态旅游圈。沿线农庄、民宿、精品酒店等让更多群众吃上了“旅游饭”。

2024年,仁怀接待游客1036.47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28.57亿元。目前,仁怀正全力将茅台镇建成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世界旅游名镇。

商圈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

从清晨到深夜,仁怀的各个商圈热闹非凡。超市、商城、沿街店铺、集贸市场万店齐开,一片繁荣。国酒城商圈作为仁怀重点打造的综合场所,集休闲购物、文化娱乐、特色餐饮于一体,面积达20万平方米,汇聚近千家店面、400余个品牌,展现出强大商业活力。该商圈已列入2025年省级商业步行街、城市商圈及夜间消费聚集区名单,为城市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近年来,仁怀通过优化布局、丰富场景、提升商态等举措,促进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实行以旧换新补贴等政策拉动消费。仁怀国贸、时代广场、方圆荟、汽车城等商圈崛起,楠竹林、融亿等夜市街繁荣了“夜经济”。

在商业的带动下,物流、仓储、运输、配套产业、印务包装包材、现代服务业等纷纷落户仁怀。2024年,仁怀新增市场主体12388户,市场主体总量达92842户,企业总量达32928户。随着万达广场进驻和各大商街发展,仁怀商业经济愈加繁荣。

城镇乡村发展日新月异

春潮涌动,仁怀高楼林立、大道纵横。

仁怀以直线为城市纬度,推进“三点两线一大道”城市建设。酒都新区崛起,南部新城开发,苍龙、坛厂街道拓展,茅台示范镇展露新颜,构建“一城四片”空间布局。按“中纾、西控、南拓、北优、东联”思路,仁怀优化城市空间,完善功能,提升品质。旧城区蝶变,新城区崛起。撤县设市30年来,仁怀发展为拥有五街一镇的现代化城市,城镇建成面积达32.4平方公里,城市化率59%,中心城区常住人口33万人。

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特色城镇与和美乡村同步推进。仁怀按“一镇一特,小而精、小而特、小而富、小而美”原则,建成茅台示范镇、三合副中心城镇、长岗红色旅游小镇、合马羊肉小镇、五马山水田园小镇等10余个特色小镇,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环境优美、辐射力强,实现了宜居、宜业、宜游。

神采八卦园景区

在乡村,仁怀借鉴“千万工程”经验,推进“四在农家·和美乡村”建设。升级原有示范点、精品点,已建成和美乡村4个,积极创建21个样板村。

围绕打造黔边城市带和遵义副中心城市目标,仁怀全面打通立体交通线。仁遵高速复线建成通车,将仁怀到遵义行程缩短至30分钟,金仁桐高速、遵赤高速穿境而过,茅台机场开通37条航线,客货吞吐量居全省第二、支线机场第一。

2024年3月,仁怀出台《城市更新行动实施方案》,围绕“一区两市”定位,加快建设贵州省重要支点城市、赤水河流域区域性中心城市、遵义副中心城市。坚持茅台镇和中心城区融合发展,拓宽中心城区发展空间。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启动茅台机场至坛厂大道、中枢到茅台空轨工作,争取昭黔铁路、泸遵高铁过仁怀规划,全力构建立体交通格局。

展望2025年,仁怀目标明确: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元大关。全力打造世界酱香白酒核心产区,建设全省高质量发展示范市、西部地区共同富裕示范市,奋力书写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图片由仁怀市融媒体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