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丨5.7%!在风高浪急中变得更强

2025-07-23 12:46:00

2025年上半年,江苏经济怎么样?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上半年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6967.8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7%——高于全国0.4个百分点,“挑大梁”成效明显。

还有一个综合判断:全省经济顶住外部冲击、有力应对挑战,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向新向好。

5.7%是“形”,向新向好是“势”——结合宏观环境、发展阶段、当前势头通盘观察会发现,江苏的半年“成绩单”,来之何其不易,亮点又何止5.7%!

一、以“变与不变”应变

“目前全球经济正再次陷入动荡”,这是世界银行的一个最新判断。

6月10日,世界银行发布《全球经济展望》报告,将2025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从今年1月份的2.7%下调至2.3%。世界银行表示,全球经济增长正因贸易壁垒和不确定的政策环境而放缓,除亚洲以外的发展中世界的经济增长目前正陷入全面停滞。

恰如世界银行所说,上半年,在“关税战”等影响下,全球经济可谓“风高浪急”。作为外向型经济大省,江苏不得不“冲浪”,也在“冲浪”中学会“冲浪”。在笔者看来,江苏做好了两点:

一是“以变应变”。省委省政府“图之于初萌”,从年初开始加密经济形势分析研判、加快增量政策制定实施,一系列“组合拳”打足提前量,从最坏处准备,向最好处努力;广大外贸企业不失时机“抢出口”“抢转口”,同时强化市场多元化布局、营销数字化转型、内外贸一体化发展,优化提升全球资源整合与配置能力。都说“船小好掉头”,但江苏以外贸进出口同比增长5.2%的优异成绩证明了,只要能见势、能成事,“大象”也能潇洒“转身”。

二是“以不变应万变”。无论外部风云变幻,江苏办好一件事,就是“自己的事”,笃定一条路,就是高质量发展之路。强化“群链企”协同发展,巩固全产业链竞争优势;推进“跨境电商+产业带”发展,实现经贸合作“多点开花”,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扎实做好促进共同富裕这篇大文章等等,一步一个脚印,不是为了应对谁的挑战,而是让江苏变为更好的自己。

两者看似矛盾,实则并不相悖。在江苏身上,我们看到了一名“武林高手”的风范,既有“以变应变、见招拆招”的本领,也有“遇事不慌、从容不迫”的静气,“道不变、志不改”的强大定力,而在上半年的压力测试中,这些本领、静气、定力,都得到了进一步磨练,都可以更好地赋能未来的发展。“所有的困难都会让我们变得更强”,诚非虚言。

二、以“动能转换”焕新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51.8%、数字产品核心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7%、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8%……

在5.7%背后,有一连串亮眼的数字。它们代表新技术、新产业、新动能的蓬勃发展、较快增长。毕竟,当下的时代,谁向“新”跃迁,谁就拥有未来。从上半年发展轨迹中,笔者发现,江苏的“新”,是主动作为的、是立足实际的、是多维展开的:

“新”在传统产业:江苏制造业体量最大、产业链最全,当前新一轮“智改数转网联”行动正深入推进,万千企业向高端化、智能化深度转型,巩固制造业看家本领硬核优势。

“新”在新兴产业:快速迭代的新能源汽车,不断织密的低空航线,加速进化的人形机器人,这些领域在江苏都能找得到“链主”,看得到产业日新月异的变化。

“新”在未来产业:第三代半导体、细胞和基因技术、前沿新材料、虚拟现实……都是江苏正在下大力气布局的产业。今年以来,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母基金持续加码壮大,赋能产业发展的体系性、导向性、撬动性不断增强,累计有89个项目通过投资决策,引导帮助更多科创“小苗”快速成长。

坚持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开辟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新赛道并重——江苏的产业焕新,兼有梯度式的稳妥、前沿性的探索、系统化的推进,体现了对“新旧动能平稳接续转换”中“平稳”和“接续”两个关键词的深刻洞察和高超把握。

产业发展有“显绩”、也有“潜绩”。实现“新旧发展动能平稳接续转换”是一个无止尽的过程,但唯有在今天默默付出努力,才能夯实明天的发展“底盘”,让“江苏制造”一直这么了不起。“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今天的江苏,正是如此!

三、以“一鸣惊人”出圈

一场球赛激活一城消费。今夏最大的惊喜莫过于“苏超”。

这个“一鸣惊人”的盛举,因其释放出的“长尾效应”“溢出效应”,已远远超出足球赛事的范畴,而成为一种值得研究和推广的经济现象。

5.7%里,当然有“苏超”贡献的一份力。官方数据显示:“苏超”开赛以来,江苏八大服务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2.7%,餐饮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3.3%,游览景区、住宿业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12.6%、11%。受“苏超”影响,上半年,江苏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949.0亿元,同比增长5.0%。

5.7%外,“苏超”的样本意义同样可贵。准确把握办赛规律和消费趋势,坚持政府搭台、市场运作,全民参与、全域联动,打造多元化场景、促进全产业受益,持续放大“赛事引流—消费留量—经济增量”的链式效应——眼下,“苏超”已被全国多地借鉴,成为江苏“走在前、做示范”的生动例证。

“苏超”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江苏一直致力于扩大内需的必然结果。扩大内需既关系经济稳定,也关系经济安全,不是权宜之计,而是战略之举。老百姓不是不愿花钱,关键是钱往哪里花。足球赛事,群众有期待、城市有基础、市场有空间,无疑是很好的引流入口。江苏看准了就干,于是“苏超”应运而生、火爆出圈。

“苏超”的成功表明,只要找准切入点,消费的春水自会奔涌不息。精准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城乡区域联动、商旅文体跨界,持续稳定传统消费、拓展新型消费、优化消费环境——扩大内需,大有可为。

江苏上半年经济,浓缩为耀眼的5.7%,其终极奥义,蕴含在一组组迎难而上、聚力攻坚、创新突破的奋斗图景里。向新、向好,向前、向上,肩负“挑大梁”责任的江苏,永不停息!

来源:江苏广电总台荔枝新闻中心记者丨王琎 郭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