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特殊的思政课!河南中医药大学“灵兰之约”共话融合育人新模式

2025-04-16 18:13:00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樊雪婧

新时代,高校如何将融媒体与思政育人更好地融合?4月15日,河南中医药大学党委“灵兰之约”系列活动推出第九期,河南日报党委委员、副总编辑魏剑,河南省教育厅思政处处长陈凯,人民网、新华网、河南教育新闻中心、新浪河南等主要媒体负责人,与校融媒体记者团等学生记者代表面对面交流,就融媒体建设赋能思政育人这一话题,共谈感受,分享经验。

“加入记者团两年来,一次次活动中,收获了很多,每当看到作品下被老师同学们点赞,心里都很自豪。”活动中,8位师生代表先后分享了学校各级融媒体平台的建设情况,以及依托多层次的网络载体平台,策划、制作有文化厚度、情感热度,师生喜闻乐见的融媒体作品的感想感悟。

校党委宣传部部长张顺超、副部长王晓蕊,河南省高校网络教育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校团委副书记郭薇,后勤服务中心主任孟肖飞,校产经营管理公司总经理徐华明,党委保卫处副处长张涛等结合工作实际,先后围绕学校融媒体育人工作的生态构建、育人品牌孵化、青年话语体系构建、沉浸式环境育人、劳动育人创新、文化产品输出、安全育人与技术融合等进行了工作体会交流。

在嘉宾交流环节,河南教育新闻中心常务副主任杨晓谜谈到,要充分利用学校丰沛的中医药文化育人资源,找准定位,创新表达形式,坚持服务师生,形成融合联动机制,推动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新华网河南分公司品牌策划部主任范作言分享了要通过AI赋能、优化传播形式、加强协同联动等,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新浪河南总编辑马贞以学校官方微博特色栏目为例,围绕打造特色IP、擦亮仲景品牌、深耕中医药文化等做法对平台运营给予指导。河南日报科教卫健部主任惠婷谈到,网络育人作品要坚持正确政治导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产出优质内容,提升影响力。人民网河南频道采访部主任尚明桢以人民网围绕思政育人打造的品牌栏目为切入,建议学校进一步挖掘中医药文化中的爱国情怀、医德医风、哲学思想等,运用网络表达,创作既有精神内涵、又具有社会功能的优秀网络文化作品。

“新时代背景下,通过丰富的话语内涵、显著的时代特征,构建多元化、亲和力、时代感、大众化相融合的话语体系,推动话语体系创新。”陈凯表示,高校要充分发挥教育融媒体的育人作用,与思政课深度结合,提升协同育人合力,不断提高讲故事的能力,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医药文化、红色文化蕴藏在故事里,让思政课更具传播性、亲和力和感染力。要落实“三全育人”的实践要求,认真做好内容发布、政策解读、舆论引导、热点回应等,推动全方位育人落到实处。

魏剑向师生们分享了三个关键词“导向”“创新”“合作”。“高校融媒体工作要以传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策划、创作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接地气的网络育人作品,引导师生广泛参与,唱响主旋律。”他认为,坚持理念创新、内容创新,充分挖掘学校中医药文化育人资源等,打造学校特色IP,通过进一步深化校媒合作,加强资源共享,共同讲好中医药故事。

校党委副书记朱建光认为,要深度打造“中医药+”“+中医药”特色品牌,以中医药文化赋能融媒体育人。要深入剖析新时代融媒体工作的内涵外延,从理论认知的高度厘清融媒体与育人的深层逻辑,切实推进学校融媒体育人工作走深走实。要充分借鉴优秀网络作品案例,策划制作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的特色融媒体育人作品,带动学校思政育人呈现新面貌、新态势。

“不仅是一次交流,更是一场思政课,为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做好融媒育人工作搭建了桥梁,既增强了学校思政教育的互动性和实践性,更贴近了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实际需求。”校党委书记李小芳表示,融媒体记者团等校园学生记者要肩负使命,运用手中的笔和镜头持续挖掘、记录学校充沛的育人元素,出精品、守底线、提升素质和能力,展现学校良好的育人成果;学校各部门单位要加强协同,多措并举发挥育人合力,共同推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