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宣纸“活”起来!腾冲非遗研学馆打造“会呼吸”的文化课堂

2025-07-16 13:01:00

在云南腾冲,有一座隐匿于古村落的非遗研学馆正让千年宣纸“开口说话”。在这里,匠人指尖翻飞,再现“抄纸如云”的绝技,孩子们亲手触碰纸浆,体验文化血脉的跳动。这个会讲故事的博物馆就是位于腾冲市腾越街道朝阳村的腾宣非遗研学馆。它以一张纸为纽带,串联起千年岁月的褶皱,让每一位来访者都能触摸到文化的温度,感受传统技艺的蓬勃活力。

这座以“腾宣”为特色的研学馆,藏于朝阳村倪家堡的一栋老式建筑中。推门而入,抄纸工坊的热气便扑面而来:匠人手持竹帘在纸浆槽中轻盈一荡,刹那间,纤维在帘上凝结成薄如蝉翼的湿纸——这便是腾宣制作的核心工序“抄纸如云”,千年技艺在指尖流转重现。这片特意设置的“活态展示”空间,让参观者得以亲眼见证“一张腾宣的诞生”。

作为腾冲珍贵的非遗明珠,“腾宣”承载着千年文脉与先民智慧。利用优质原料制造的腾冲宣纸,柔软皮绵,用墨后能渲染分出层次,是书画用纸中的佳品,为书画艺术家们乐于选用,故得此名。

研学馆创建者左明建说,这份遗产有着不可替代的历史意义与文化价值。“建这个非遗研学馆,正是为了守护和弘扬家乡这一文化根脉。我们想赓续腾宣的千年传承,让这一非遗精粹被更多人知晓,更要传承腾冲土地上流淌的文化血脉与历史担当。”

在非遗研学馆展柜中,清代腾宣经卷保存完好,字迹依旧清晰;现代艺术家的宣纸作品线条灵动,让古老纸张在当代艺术中焕发新生。“腾宣从来不是静止的文物,而是流动的文化载体”,研学馆的陈列无声诉说着这份传承的生命力。

对于展馆的功能布局和体验内容,左明建如数家珍:“这里设有非遗技艺展示工坊,邀请传承人现场演绎古法造纸工序,打造可看、可触、可体验的沉浸式课堂。我们开发了完整的宣纸文化研学课程,面向不同群体,将腾宣文化与劳动教育、美育实践结合,培养传承新生力量。”

对孩子们而言,这里更像一座“文化游乐园”。在老艺人指导下,他们亲手体验宣纸制作;在研学教室里,用自己抄制的腾宣写字作画。从原料辨识到书画创作,环环相扣的课程让青少年在实践中读懂“匠心”的分量。带着孩子前来体验的市民李根凡收获满满:“今天特意带孩子来了解古代造纸术。没想到在腾冲还能看到这么完整的文化传承,从宣纸制作到相关的印刷技艺,让孩子亲身体验这些流程,特别有意义。”

研学馆落户倪家堡,离不开当地的合力推动。村两委积极协调村民,将一座古建筑腾退出来,经修缮改造后,让古建与传统工艺完美融合,绽放出新的价值。腾越街道朝阳村党总支书记陈小平认为,这对当地带动很大。“宣纸研学馆为村里增添了新业态。我们原本有饵丝文化、豆腐文化,现在又有了宣纸文化,不仅吸引了更多游客,也带动了村里的经济发展。”如今,腾宣非遗研学馆已成为朝阳村的文化新地标。从抗战时期的“以纸为戈”,到今天的“以纸为桥”,这张千年古纸正承载着东方智慧,在新时代走向更广阔的世界。

开屏新闻记者 崔敏 通讯员 张世东 摄影报道

一审 孙琴霞

责任编辑 吕世成 陈洁

责任校对 何丹

主编 武熙智

终审 编委 李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