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文县:多彩大课间,活力满校园

2025-04-07 17:10:00

简练的舞步、明快的节奏,跳舞的圈子像花环一样转动,伴随着一阵阵“噢嗬……噢嗬”的吆喝声,场面十分壮观……甘肃省陇南市文县铁楼九年制学校课间操学生齐跳特色“白马火圈舞”的视频走红网络,吸粉无数。

铁楼藏族乡位于文县西南部、白马河流域,是白马藏族主要聚居地。近年来,铁楼九年制学校因地制宜,充分挖掘白马藏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将传统“白马火圈舞”改编为独具民族韵律的课间操,既让学生们在跳跃、旋转中强健体魄,又通过服饰、音乐与动作的沉浸式体验,唤醒对民族文化的认同与自豪。

“体育不仅是锻炼身体,更是传承根脉的载体。”今年47岁的杨代全是铁楼九年制学校的体育教师,也是白马藏族文化的传承者。他将白马藏族特有的民俗舞蹈与校园体育深度融合,让“白马火圈舞课间操”成为学校的标志性活动,学生参与率达100%。

“音乐一响,全身细胞都跟着动起来。”文县城关中学八年级(9)班学生梁宸箫兴奋地描述着大课间的场景,“以前课间就是绕着操场跑圈,好多人都不愿意去跑。现在一到课间,大家抢着去操场占位置,‘舞动青春’的节奏超带感,每次跳完都满头大汗,但特别爽。”

文县城关中学将传统广播操升级为融合现代舞步的“舞动青春”课间活动,每日30分钟的全员锻炼中,学生们随着动感音乐伸展、跳跃、击掌,动作设计既包含武术的刚劲,又融入流行舞的灵动。“从‘被动’到‘主动’,常态化的大课间不仅让学生的肺活量、柔韧性等体质数据提升,更让青春活力渗透到校园每个角落,教育的生命力自然蓬勃生长。”城关中学校长张付荣说。

单摇、双摇、车轮跳、交互跳、一带一跳、个人和团体花样跳……在文县中寨小学,一根小小的跳绳,被孩子们玩出了不同的花样,也吸引了众多城区学校前来“取经”。

作为市级“跳绳示范校”,中寨小学以“绳韵课程”为支点,开发36种花式跳法,构建全员参与的“大课间2小时”锻炼体系,趣味与竞技并重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体质显著提升,也在省级赛事中屡获冠军。

“过去总觉得乡镇学校要向城里学校看齐,如今我们也能用特色课程反哺城区学校,这是对师生最大的鼓舞。”中寨小学校长姬小文说,目前“城乡联动学跳绳”的热潮持续升温,许多学校主动邀请师生团队前往表演示范,一根小小的跳绳架起了城乡教育交流的桥梁,“当城里的孩子为我们鼓掌时,乡村教育的自信也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从“白马火圈舞”的韵律传承,到武术操的刚健国风,再到一根跳绳跃动的乡村活力……近年来,文县各校立足本土特色,将传统民俗、国学经典与现代体育创新结合,构建多元化大课间模式,实现了学生体质提升与文化自信培育的“双赢”。

“我们始终把‘五育并举’作为教育改革的核心抓手,鼓励学校挖掘本土资源,打造‘一校一品’。”文县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目前,全县中小学大课间活动参与率达100%,常态化、独具特色的体育活动成为传承文化、激发自信的重要载体。(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尹晓军 通讯员 梁芸)

作者:尹晓军 梁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