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凤:党群同心按下“美颜键” 一键焕新乡村颜值

2025-05-07 12:01:00

湖北日报客户端通讯员 向秋予 邓红慧

小积分“撬动”社会大“治理”,“好环境”带来“好前景”。今年以来,来凤县大河镇独石塘村通过创新推行村民积分制,激发群众参与热情,持续开展清洁家园行动,将环境整治成果转化为旅游发展优势,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乡村振兴新路子。

走进独石塘村,蜿蜒的村道干净整洁,农家庭院错落有致。远处的鱼鳞坝流水潺潺,与青山相映成趣。河岸边,巡河志愿队员们又开始了一天的巡“捡”工作。

“以前村里可不是这样,路边堆着柴火垛,沟渠里漂着塑料袋,自家院子干净就行,公共区域谁都不爱管。”据村民李戊云回忆道,过去的独石塘村,虽然依山傍水、风景秀丽,但长期存在的“脏乱差”问题让整个村庄面貌大打折扣。转机出现在2024年,村两委在镇党委指导下,开始推行“清洁家园行动积分制考评”。起初,不少村民持观望态度,为打破僵局,村党支部书记王师洪带着党员干部先干起来——清垃圾、拆违建、挖沟渠,连续一个月义务劳动。看到村口多年的垃圾堆被改造成小花园,部分村民渐渐动了心。

“实实在在的好处摆在眼前,大家慢慢就信了,都主动打扫起来,生怕自己屋里的环境比别人差。”村民李和清是第一批“吃螃蟹”的人。他主动认领了门前道路的清扫任务,每天早起半小时打扫,月底用积分换了一桶油。

思想通了,行动就快了。如今,村民已养成“早晨扫院子、顺手捡垃圾”的习惯,全村垃圾分类正确率达90%以上。曾经的“污水沟”变成景观渠,“杂物堆”变身休闲广场。

“积分制让村民从‘旁观者’变成‘主人翁’,现在乱扔垃圾的少了,主动打扫的多了,村里还组建了党员先锋队,带头示范主动认领张家院子和鱼鳞坝片区环境卫生。”大河镇独石塘村党总支部书记王师洪介绍道。

大河镇独石塘村作为县域有名的红色旅游村,位于该村8组的张家院子不仅是一座拥有300余年历史的古院落,还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1年重磅单元剧《功勋》中《默默无闻张富清》主要拍摄基地,近年来又因网红“鱼鳞坝”吸引大批游客打卡。村两委趁势而上,将环境整治与旅游配套同步推进。王师洪说:“马上要进入夏季,张家院子和鱼鳞坝都会迎来‘打卡’高峰,除了日常打扫和巡视,我们还在景区沿线增设垃圾分类亭、生态停车场,硬件软件设施都好了,组织村民开设农家乐开发‘红色教育+生态观光’特色路线,收入也将较去年翻番。”

自开展清洁家园行动以来,独石塘村累计清理陈年垃圾50吨,改造卫生死角40余处,绿化道路2公里,获评“省级美丽示范乡村”。为巩固成果,该村还建立“网格化+积分制”长效管理机制,划分责任区由党员干部包片、村民认领,并设立“环境监督员”常态化巡查。下一步,该村计划将积分制拓展至文明经营、旅游服务等领域,进一步擦亮“红绿融合”品牌。

春意盎然添新绿,同心共筑美家园。来凤县大河镇独石塘村的“积分制”深度推进了该村的“红绿融合”,同样,在该县百福司镇荆竹村,干群共植“幸福花树”,这场“花木接力”不仅扮靓了房前屋后、村道河岸,更凝聚起共建共享生态宜居家园的合力,绘就“花开四季、绿满家园”的乡村新画卷。

春日的阳光透过薄云洒在荆竹村主路干道上,道路两侧的玉兰花正竞相绽放,粉白相间的花瓣如云似雪,随风轻曳,暗香浮动。村民们手持工具清理杂草,为花树松土施肥。“护绿志愿队”成员正为树干挂上认养牌,牌上写着认养人的姓名和管护承诺。这条曾经的普通村道,如今成了村民口中的“玉兰画廊”,一步一景皆是乡愁与生机的碰撞。

“以前这条路,边上都是杂草。现在栽了花之后,感觉景色还可以,一路上都是花,村里的人都喜欢在这里散步,现在外村人也到这里来打卡散步。”村民严松一边给自家认养的玉兰树浇水,一边笑着告诉笔者,从“各扫门前雪”到“共护一村花”,村民观念的转变并非一蹴而就。起初,部分村民对捐花木、腾土地心存顾虑,为此,镇村两级打出“组合拳”,召开院落恳谈会,让村民提议“种什么、怎么管”。院坝会上,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最终决定党员干部带头捐苗,全面推行“绿色积分”制度,参与种管可兑换生活用品,并将爱绿护绿写入村规民约,每月公示“红黑榜”。

百福司镇荆竹村党支部书记田绍双说:“我们去年种了438株,首批试点路段花开成景,游客增多,原本观望的村民纷纷主动加入,‘捐花潮’从主干道现在蔓延至宅前屋后。现在许多村民还自发组建‘护花微信群’,分享养护技巧、曝光不文明行为,逐步形成‘花木共管、成果共享’的良性循环。”

从1株到438株,从光秃秃的主干道变成现在的“玉兰画廊”。这条由村民和村干部共同捐资、栽种、管护的“花香路”,成为该村深化建设和美乡村的生动缩影。从“干部干、群众看”到“干群携手一起办”,一场院坝会凝聚共识,一条花路见证改变。

“我们准备计划以‘玉兰画廊’为样板,在全镇推进‘一村一花·一院一景’行动:一方面拓展绿化空间,鼓励村民在庭院栽种果树、沿河道种植水生植物,另一方面完善配套设施,修建赏花步道、增设休憩凉亭,策划‘乡村花艺赛’等活动,让‘生态颜值’转化为‘经济价值’,大力推广‘花木认养责任制’‘星级庭院评比’等机制,推动各村环境管护常态化,确保‘花开有人护,景美能长留’。”百福司镇党建工作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杨文才表示。

党群同心,其利断金。在乡村“美颜”的征程中,党员干部主动担当、冲锋在前,群众积极响应、热情参与,每一份力量都化作了美化乡村的“颜料”,一笔一划勾勒出生态宜居的新图景。这不仅是乡村生态颜值的蜕变,更是党群关系的升华,让乡村振兴的根基愈发坚实。相信在党群携手共进的不懈努力下,乡村的明天必将更加美丽富饶,生态颜值持续“在线”,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也将加速照进现实。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