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州党报关注】从“量”的增长到“质”的突破——关岭自治县大力抓好种质资源保护助力关岭牛产业发展

2025-04-29 17:47:00

关山秀岭,牛壮草茂。关岭牛又叫关岭黄牛、盘江牛,位列贵州四大名牛之首,是全国78个地方优良畜禽品种之一,曾作为地方良种入京参展,至今已有400余年的养殖历史。

自2016年起,关岭自治县实施“关岭牛三年振兴计划”,把关岭牛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口和主导产业,以“小规模、大群体”作为关岭牛产业发展方向,一个个“家庭牧场”和“养殖小区”如雨后春笋般接连涌现,数以万计的农户纷纷加入到饲养关岭牛的队伍之中。

截至2024年,该县肉牛存栏13.42万头,肉牛出栏4.49万头,肉牛综合产值达17.36亿元,示范带动3万农户发展肉牛养殖,其中脱贫群众2837户11348人,促进人均增收8000元以上。

关岭牛产业在“量”的增长上取得成功的同时,也在不断探寻着“质”的突破,这种从“求量”到“求质”的转变,源于“好牛肉卖出好价钱”的产业追求,只有让关岭牛的质量更优,品牌更响,才能让好牛卖出高价,让农户实现稳步增收。

为此,关岭自治县大力抓好关岭牛的种质资源保护,制定《关岭牛品种保护工作技术方案》,并在2023年成立关岭自治县生态畜牧业发展中心全力服务关岭牛产业,在辖区普利乡建立关岭牛种质资源保护场。

春末,走进位于该县普利乡李家田的关岭牛种质资源保护场,一头头纯种的关岭牛或悠闲踱步,或低头吃食。一侧,该县生态畜牧业发展中心的农技专家和养殖场的工作人员正在为刚生产的小牛犊进行“体检”。

“对牛犊进行生产性能测定是开展种质资源保护的重要工作之一,此次来到关岭牛种质资源保护场,主要就是对初生牛犊的体重、体高、十字部高等生产性能做测定。”该县生态畜牧业发展中心工作人员刘于平说,每头牛犊都需要经过初生期、3月龄、断奶期、6月龄、12月龄、18月龄这六个阶段的测定和详细记录。

2023年5月,普利乡李家田关岭牛养殖场通过改造提升后,正式成为关岭牛种质资源保护场,共筛选了240头纯种关岭牛能繁母牛进行保护,并分为10个家系进行饲养,根据不同家系的特点进行繁育,在保护和改良关岭牛品种优良基因的同时,便于未来的开发和利用。

“随着关岭肉牛产业饲养规模的逐渐扩大,有的养殖户引进了外来牛种饲养,与关岭牛进行了杂交,这对于本地牛种而言是会造成冲击和损害的。”刘于平告诉记者,为了更好地保护纯种的关岭牛品种,该县在上级部门和专家团队的指导下,组建了关岭牛保种育种核心群体,经过一年的精心饲养,核心群体已进入繁育阶段。

此外,该县还对辖区普利乡、永宁镇关岭牛养殖户开展保种育种培训,筛选500头纯种能繁母牛,建立“一牛一档案”,对牛只家系进行详细记录,防止近亲繁育,着力开展民间保种。

去年,由贵州省种畜禽种质测定中心牵头,联合西南大学、贵州大学、贵州省畜牧兽医研究所,与关岭自治县生态畜牧业发展中心、关岭自治县关岭牛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开展关岭牛优异种质资源的发掘、保护和利用工作,并聘请了全国肉牛遗传改良委员会专家组成员王新庄教授作为技术顾问,通过科学的选种选配、严格的疫病防控和精细化的饲养管理,深入研究了关岭牛的遗传特性,取得了一定成效。

“目前,关岭自治县关岭牛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已被省级认定为贵州省关岭牛种质资源保护单位,马上进入核验阶段,接下来将继续申报国家级种质资源保护单位。”该县生态畜牧业发展中心育种组组长韩改苗表示,优质品种是畜牧业的“芯片”,也是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未来将继续加大对关岭牛种质资源的保护、优化、开发力度,不断完善保种育种体系,将其品种资源优势逐步转化为经济优势,为全县关岭牛一二三产的融合发展打牢基础,让优质的品种卖出优质的价格,使更多老百姓饲养纯种关岭牛获得更多的收益。

来源《安顺日报》

编辑 赵雨思

二审 杨红

三审 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