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在她小时候失踪,父亲在她上初中时去世,家里还有一个小她两岁的弟弟……
生活过早地让徐锦息看到艰苦的模样,但她不卑不亢,向阳而生。
今年高考560分,这是她在18岁时,送给自己的最好礼物。她即将从菏泽巨野县走出,迈入大学的校门……

正在学习的徐锦息
母亲失踪,父亲撑起家庭重担
2007年,在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麒麟镇徐庄村,徐锦息出生在这里。在她的记忆中,小时候家里的氛围很好,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还有一起长大的弟弟。变故发生在徐锦息刚满6岁那年:放学回家,她就没看到妈妈,全家人出门寻找,却再也没联系上她。母亲失踪,当时徐锦息刚上小学一年级,她还有一个弟弟刚刚四岁,由于孩子年龄太小,于是本来外出务工的父亲放弃了工作,留在家里照顾他们,以务农和之前积攒的少量积蓄来维持生活。

徐锦息家一角
“当时爸爸一个人照顾我们,做饭洗衣服种地,还外出打工,往往是我们还没醒他就走了,我们睡觉了他才回来。”徐锦息说,和父亲、弟弟三个人一起生活的日子,虽然辛苦但也甜蜜,父亲不善言谈,但却常常鼓励她好好学习,“周末有空,他就拉着我和弟弟学习,督促我们不能松懈,只有好好学习才能有出路。”
虽然家庭条件不算好,但是父亲只要有空,就会给姐弟俩做他们爱吃的饭菜,“父亲做的豆芽炒肉好吃,下面条也好吃,偶尔还给我们做素食小火锅,吃上一顿挺满足的。”

徐锦息获得的奖状
初二那年父亲病逝,她边照顾弟弟边上学
即便这样的生活,也不长久。也许是因为照顾一家太辛苦,2020年,徐锦息上初二那年,她的父亲因病去世,这个消息对于这样的家庭简直就是惊天噩耗。
“其实父亲生病很久了,为了省钱他一直吃止疼药,还找偏方,但是都不管用,当时他的病已经严重了,他一直坚持着外出打工,也不舍得去医院”,回忆起过去,徐锦息啜泣起来,她说父亲去世时已经70多岁了,“我一开始知道父亲去世,心情并不是特别难过,一直到后来慢慢地才难过起来。”徐锦息说,父亲去世,接送弟弟上学的任务就交给了她,家里没有积蓄,一开始远房的大爷过来看过他们姐弟,但是由于年纪大了住得距离较远,来了几次就不再来了,生活的重担交给了还没成年的姐弟俩。
“父亲刚去世那年,弟弟还上小学,我要住校,家里没人照顾他,他就自己在家天天吃泡面,我记得他吃了半年多的泡面。”徐锦息回忆说,后来学校得知情况,还有社会上好心人的帮助再加上孤儿补贴,她和弟弟才能吃饱饭,“老师帮助了我,我在学校食堂吃饭不花钱,弟弟去了博爱学校,那里的孩子和我们情况差不多,老师也会照顾他。”徐锦息说。

徐锦息和弟弟
上学前要赚点钱留给弟弟,希望弟弟好好学习
对徐锦息来说,“努力学习”固然有想改变家庭命运的意味,但学习确实也让她从不幸的遭遇中脱离出来,从而感受到了许多乐趣。
“我喜欢文科,历史是我比较喜欢学习的。”在徐锦息的家里,课桌是最明亮的一角,摆放着她最爱看的书籍,有《朝花夕拾》《古文观止》等,“有时候无聊了,看书学习让我觉得很快乐,看一段历史故事让我觉得特别有趣。”沉浸在一个故事之中,让她觉得十分享受。
现在距离读大学还有一段时间,徐锦息决定外出打工,赚点钱养活自己和弟弟,她向往去南方的城市,“我小时候去过一次广州,是去大爷家过年,我觉得那里很好,我想去外地找找机会。”
“考上大学这是一个新的开始,但要让家里好起来,我的努力还得继续。”徐锦息语气重重的,她说现在弟弟也有了一位好心的陌生人帮助,即将去一所新的学校,生活在向好的方向发展,“我在大学也会好好学习,报效祖国,报效家乡,感谢帮助过我的人,是他们的鼓励让我有了继续生活的动力。”徐锦息说。
记者:李焜染 剪辑:王瑶华 编辑:曹梦佳 校对:杨荷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