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数字化推动教育“生态变革”

2025-05-12 07:10:00

①武汉理工大学学生在车路云一体化未来学习中心体验学习。

②武汉大学本科生在上数智教育公共课程。

③华中师范大学学生在上思政元宇宙课。 学校供图

“大家参观学习完实践基地,能说一说所学到的能源发电原理吗?”“风能发电原理是由风扇和电机来发电,由风带动风扇,再带动电机来发电,就产生了电能。”……在武汉经济开发区神龙小学的“科技+主题劳动”课堂,车模、3D打印等现代科技元素一应俱全,学生在人工智能(AI)技术打造的无边界智慧课堂里充分发挥着想象力和创造力。

推动“5G+AI”技术深度融合,同神龙小学一样,湖北各地各校正在构建全场景、全要素、全流程的智慧教育新环境。

近年来,湖北省委、省政府深入落实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努力以数字化重塑教育生态,重点从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应用、数字化赋能教育教学、开展全学段数智教育、教育数字化支撑保障4个方面进行了探索,以数字技术赋能“教、学、管、研、评”等环节,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从“工具性改良”向“结构性变革”跃迁。

重构教育数字化治理体系

“请分析2025世界数字教育大会中学校的重点任务及最新进展情况。”随着第一条指令发布,武汉理工大学最新发布的AI校长助理2.0迅速运转,在电子显示屏上有条不紊地给出答案。

融入武汉理工大学数字化IP形象“智思特”元素,AI校长助理2.0具备“上情”“外情”和“内情”三大智囊体系,以“感知监测、数据分析、价值挖掘、协同调度”推动智慧校园管理。该校还同步推出包括AI人事助手、AI数据助手、AI宣传助手等在内的“AI+教育”智能体矩阵,全面赋能该校“教、学、研、管、评、服”全过程。

武汉理工大学“AI+教育”智能体矩阵是湖北强化教育数字化支撑、搭建教育数字化治理体系的生动写照。近年来,抢抓“两新”等国家政策机遇,湖北不断提升学校网络带宽,加快推进IPv6规模部署及应用,引入全息互动课堂、智慧教室、人工智能实验室等配套设施,持续升级校园数字化环境。基于各地各校数字底座,湖北大力建设省教育综合管理平台,组织开发招生入学、学籍管理等20余个核心业务管理系统,推进中小学校“数字食堂”智慧管理平台建设,构建“数字底座+公共平台+教育应用”的数字化体系。

华中科技大学通过数字孪生校园,全景式、互动式展示数智赋能高校教学、科研、治理成果,全方位展现数字化、智能化赋能学校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际场景;武汉小学着力打造“一站式门户、八大智慧应用系统、师生双画像”的数字化治理路径……

此外,湖北还建设教育大数据中心,推动数据汇聚流通和智能分析,为决策分析、动态监测等提供数字化支撑。中心目前已完成总体构建,汇聚437个数据集、4亿余条数据,初步搭建面向各级教育管理者的数字“驾驶舱”。

打造智能时代的生动课堂

走进华中师范大学副教授凌晨的“健美操教学与训练”课堂,学生佩戴着虚拟现实动作捕捉设备,做出一系列高难度动作。一旁的小雅教学平台全景实时呈现学生的健美操技术动作,并进行动态分析,有效提升健美操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课前借助平台设计课程流程、发布预习任务,课中依托平台及智慧教室打造数字化课堂,课后根据平台记录数据反思课堂成效……小雅平台是华中师范大学自主研发的云端一体化智能教育SPOC平台,构建了由课程知识图谱、智能问答、智能推荐等模块组成的教学环境,具有智能化、一体化、数据化和开放性等特点,形成数据驱动的备、教、学、测、评、督、管服务体系。目前,小雅平台已在多所高校进行部署和应用。

包含小雅平台在内,湖北持续探索基础教育领域的人机协同教学新模式、创新智能评价体系,在全省推广应用中小学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和名校网络课堂等;探索职业教育领域的“数字化产教融合共同体”,指导职业院校建设57个虚拟仿真实训平台,4所学校入选国家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在高等教育领域加快建设数字经济领域相关学科专业,构建具有示范效应的新质人才培养体系,多措并举力推数智技术与各级各类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将企业生产线搬进课堂;崇阳县成立“崇阳县联校网教协同中心”,覆盖全县12个乡镇的47个教学点,常态化开展音乐、美术远程实时交互教学……

构建数智融合新课堂,提升教师数字素养是核心。湖北常态化开展网络教研,建设100个名师线上工作团队,辐射带动1.93万名教师提高教学水平。把教师数字素养作为“国培”“省培”专项内容,累计培训教师超过80万人次。同时,结合师范专业认证,湖北推动全省26所本科高校、199个师范专业全部开设数字化课程,提高6万名师范生数字素养。

加强“数智+”创新人才培养

观摩武汉大学珞珈在线AI智慧教育中心,一页页简约生动的“AI+专业图谱”展现在眼前,知识图谱明确知识脉络、目标图谱明确课程要求、能力图谱明确培养要求……对于刚入学不久的新生来说,没有比“AI+专业图谱”更快认识自己以及自己专业的方式。

“通过‘AI+专业图谱’,学生们能直观自己的能力画像,最快分辨出哪个专业适合自己,从而尽早规划自己的专业发展路线。”武汉大学本科生院院长吴丹介绍。

纵向上将数智元素深度融入学科、专业、课程,加强数智拔尖创新人才的大中衔接、本研贯通式培养;横向上依托“AI+专业图谱”系统,构建多元智慧画像体系矩阵图,打通“教、学、管、评”全链路,武汉大学瞄准时代需求,着力培养面向未来的复合型数智人才。

推进数智素养融入育人全过程,湖北推进中小学开足开齐开好信息科技课程,开展人工智能教育试点;全省66所本科高校开设48个数字技术相关专业、649个专业点;2个国家级现代产业学院、10个省级现代产业学院中有8个与数字产业人才培养相关。

水果湖第二小学先行先试,编写人工智能课程校本教材,搭建人工智能实验室,在三、四年级开设AI普及课程;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社交电商产业学院开发“AI+跨境电商运营”课程,培养具备AI工具创新应用等能力的数字商业人才……

“近年来,湖北教育数字化工作取得积极成效。面向智能时代发展需求,我们将以数字教育的新标准、新范式,推动教育从‘技术赋能’到‘生态变革’的跨越式发展,为教育强省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与智力保障,为全国数字教育发展贡献‘湖北方案’。”湖北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中国教育报》2025年05月12日 第01版

作者:本报记者 程墨 通讯员 尚紫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