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劳动午报
当前,北方地区杨柳飞絮陆续进入高发期。为什么每年这个时节杨柳飞絮多发?敏感人群又该如何做好防护?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卫所为您解答。
每天10时至16时为高发时段
杨柳飞絮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和季节性,受树种、热岛效应及小气候环境温度的影响,在北京市范围内,飞絮期一般从4月上旬到5月下旬,持续50天左右。在具体区域,如无明显降水、降温、大风等情况,飞絮一般影响20天左右,高发期一般一周左右。在飞絮期,每天10时至16时为高发时段。
杨柳飞絮对一般人影响不大,但因其表面易吸附花粉、灰尘等过敏原,可引起部分敏感人群过敏。主要症状包括眼部瘙痒、红肿、流泪等;呼吸道表现为清水样鼻涕、鼻塞、频繁打喷嚏、喉咙瘙痒、咳嗽等,严重时还可能出现气喘、哮喘等;皮肤也可能出现干燥、红肿、瘙痒、风团等。
如何科学防护?
脱离过敏原 和其它过敏一样,敏感人群最好脱离过敏原,白天尽可能待在室内。飞絮会持续半个月到一个月,一般中午最多,敏感人群应尽量避开这个时间段外出,即便要做户外活动,也要在杨柳絮比较少的时候,比如早晨、夜晚,降雨后等。室内通风要关好纱窗,注意室内卫生,湿式清扫,必要时开启空气净化器。
做好个人防护 飞絮细小,易被吸入鼻腔,之后鼻塞、鼻涩、流鼻涕、打喷嚏接踵而来,严重的甚至引发气喘、哮喘等更为严重的呼吸道症状或疾病。敏感人群外出时需佩戴口罩做好防护,佩戴口罩时必须完全罩住鼻、口及下巴,保持口罩与面部紧密贴合,密闭性更好的口罩防护效果更佳,但需按照个人身体状况选择适当的口罩。
飞絮入眼很难清除,会导致敏感人群眼睛红肿、流泪,飞絮携带的大量灰尘和细菌也会入眼引发炎症。外出时佩戴纱巾,护目镜、眼镜等,尤其是骑行外出的人,飞絮迎面入眼的风险增大,一定要做好眼睛的防护。
皮肤易过敏的人群,尽量避免皮肤接触飞絮,否则皮肤瘙痒难忍,甚至红肿发炎。外出要“包裹”自己,戴帽子,穿长衣长裤。皮肤沾上飞絮后,要及时清除,最好用温水清洗,有助预防过敏或减轻过敏症状。当皮肤出现过敏症状时千万不要抓挠,轻轻拍打、冷敷、涂止痒药可减轻症状。
及时清洁,注意安全 外出返回后应先洗手,同时清洗鼻腔和面部,及时清扫外衣上的飞絮。杨柳飞絮高发期要及时清理或喷水湿化室内飞絮,尤其是附着在电暖器等加热电器表面以及家具和地板表面的飞絮;室内可使用吸尘器及时清理。
定期打扫汽车内部,及时清理飞絮和灰尘。此外,注意消防安全,严禁乱扔烟头,严禁明火引燃飞絮。
□本报记者 宗晓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