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直新闻:陈先生,美国财长贝森特说中美关税谈判“进展良好”,这是否意味着中美有望达成贸易协议?
特约评论员 陈冰:对于贝森特的话,要小心解读。他说中美关税谈判非常顺利,正尝试在90天暂缓期内达成协议,注意他用的是“正在尝试”,并不是肯定的语气。对于他的发言,我还没有看到中国商务部的回应,所以更不能断定关税谈判是“积极向好”。他说的“进展良好”,更强调的是“中国现在是关税收入的最大来源”,似乎表明在为特朗普关税战辩护,同样也暗示现在实施的关税税率是可行的。他释放出的信号是,暂缓征收的24%的对等关税是可以通过谈判调整的,这给中美关税谈判带来一些光亮。
但中美最终能谈成怎样的贸易协议,影响的因素很多。第一,特朗普关税究竟给美国经济带来怎样的影响,特别是与其他国家谈好的贸易协议,会不会推高美国的通胀率,会不会推高物价。美国将据此来与中国谈判关税税率,因为中国是美国的第二大进口国。第二,美国的一些产业已经受特朗普关税战影响,开始叫苦了。比如美国大豆协会致信特朗普,呼吁不要再和中国打贸易战了。第三,中国拥有稀土等关键矿产,虽然美国政府和军方在加大对稀土的开采和技术投资,但要满足自身需求还需要好几年时间,对中国的依赖仍然很严重。这也迫使美国对华贸易政策走向理性和谨慎,比如前几天美国对印度购买俄罗斯石油提出加征25%的“二级关税”,但没敢对中国怎么样。

直新闻:美国芯片企业正在发生变化,英伟达正在开发性能优于H20的AI芯片,而英特尔则在吸收美国政府投资和日本软银投资来弥补亏损,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特约评论员 陈冰:无论是英伟达还是英特尔,目前所出现的困境,都与美国对华芯片出口限制政策有关。如果没有美国的出口限制政策,中国市场获得的收益,大概可以让英伟达不那么手忙脚乱,可以让英特尔不至于巨额亏损。
中美之间最尖锐的竞争就在于人工智能。英伟达之所以为中国市场赶制比H20更先进一些的芯片,是为了保住中国市场,好不容易得到特朗普政府的出口许可,但仍然不是先进芯片。能保住一些市场份额,就能赚一点钱,虽然还得给美国政府10%的回扣。英特尔今年4月也得到美国政府许可,对中国特定用户出口AI芯片,但一些中国用户已经流失了。特朗普政府要求入股英特尔,并不是增加投资,只是把拜登政府给予的芯片补助换成股权而已。
更懂经济的特朗普,或许会在芯片政策上作出调整,他也知道只有中国和欧洲两个市场有研发人工智能的能力。总之,特朗普不断变化的贸易政策,正使半导体和计算巨头的前景复杂化。由于关税战和出口限制政策的多变,打压了美国大科技公司的市场情绪,人工智能芯片交易正失去动力。这是特朗普政府不能不考虑的。
作者丨陈冰
排版丨赖信宏
编辑丨王思婳
审校丨宋菁菁
监制丨王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