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首版江苏省米其林指南将在南京发布。作为米其林“认证”的美食之都,南京永远不缺关于美食的传说:在排队、在排队、还是在排队,这个假期,南京的大街小巷里又涌现了“一串串”为了吃甘心等待的市民游客。

排队买小吃的市民游客
得到米其林“认证”的美食之都,你最钟爱哪道菜?
就在上个月,米其林指南宣布将于4月9日在南京发布首版江苏省米其林指南,并盛赞南京“这座长江之畔的古城融合历史底蕴与现代活力,是当之无愧的美食之都”。对于这座得到米其林“认证”的美食之都,你最钟意哪家馆子、哪道菜,很多人可能没办法一下子给出答案,因为,选项太多了。
街头鸭子店门口,队伍排成一条长龙,外地游客学着前面老南京的方法,“zan”半只表皮乳白微微泛着光泽、鸭肉淡红的盐水鸭;巷口的小门面外,食客们手里拿着小票,计算着下一锅淋了菜油金黄喷香的锅贴有没有自己的那份;不起眼的巴掌店里,有人眼巴巴地盼着自己的那份鸭血粉丝汤,等待鸭肝、鸭肠、鸭血与一勺“灵魂”辣油碰撞带给味蕾的享受;不知道哪条巷子里,想起了“桂花酒酿小元宵”的叫卖声,让春天新绿的草木仿佛也染上了秋季的桂花香……这些充满烟火气息的画面,排长队的人群,本身也成为南京众多名胜古迹之外的一景,组合成了“网红南京”活力又亲切的独特气质。
当然,你可不要因为这些街头随处可见的队伍,就认为只有小吃才是南京美食的代表。狮子头、红烧肉、美人肝、炝炒腰花、金陵双臭、六合头道菜,还有看起来平平无奇的香干马兰头、清炒芦蒿、油渣青菜……南京菜肴兼具南北特色,来自全国各地游客对其接受度都很高,在一家家热门餐厅门口,没有小吃那样快速移动的队伍,但每家门口都少不了几十把椅子,看起来悠然玩着手机的朋友们,可能已经等待叫号超过一个小时。
米其林将为南京带来什么?以后“啊要辣油啊”都会更响亮
米其林指南对南京意味着什么?这要从米其林指南的创立慢慢说起。
米其林指南(Michelin Guide)创立于1900年,是全球美食界的权威标杆。2016年9月米其林指南首次落子中国内地,公布初版上海指南。2024年7月,米其林指南重构餐厅榜单评价体系,将城市榜单评选调整为省份榜单评选,宣布江苏省、福建省成为首批省级目的地,江苏省新入选城市有南京、苏州、扬州。
米其林指南的入驻,对当地的消费、旅游、知名度均会带来显著的促进作用。数据显示,餐厅获得米其林一星、二星、三星评级后,平均收入水平将分别增长 50%、20%和25%;入选米其林城市后,71%的旅行者会愿意为此增加在当地的消费,本地人的消费需求也将获得较大释放;米其林指南入驻后,每年还将进行新入榜餐厅的评定,2021年,米其林指南正式入驻成都后,首版榜单仅发布了22家餐厅,而2023年的入榜餐厅数量已达69家。可以预见,“米其林经济”将为南京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注入更为强劲的动能。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新闻 刘丽媛
校对 石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