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日照市委、市政府印发《日照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日办发电〔2024〕49号),提出:“鼓励发展日照绿茶茶庄模式”。4月16日,日照市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第一批12家“日照绿茶茶庄”创建企业名单。
“日照绿茶茶庄”有哪些鲜明特点?日照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一级调研员马宗光,从五个方面进行了阐释。
一是标准严格。企业必须满足规模达标(150亩以上)、安全认证、诚信经营等6个前置条件,并严格执行《日照绿茶茶庄建设技术规范》等8项标准。譬如土壤有机质含量要大于20g/kg,这是保证产品优质的前提。
二是管理闭环。茶庄要从生产、加工到流通销售各环节建立完整的标准体系,执行严格的品质认定、分级管理,全程实行可视化溯源、闭环管理。譬如品质分级管理,茶庄绿茶只认定立夏前的鲜叶原料,只设特级、一级、二级三个等级。
三是生态优越。在茶庄建设标准上,重点考虑了茶园生态,要求茶园生态整体观感优美,实行合理的茶林间作,林木覆盖率达到70%以上。这既能体现茶庄特色,又能保证茶庄绿茶独特的风味特征。

四是专业背书。茶庄绿茶标准茶样由市茶科院研制,技术指导并为其背书,品牌标识加注“日照市茶叶科学研究院监制”。背书的前提是核量赋码,每个茶庄能产出多少茶庄绿茶,在日照绿茶溯源系统中都有定量。
五是产品优质。在对茶庄绿茶品质的要求上,执行了高于国家相关要求的标准,譬如《日照绿茶茶庄绿茶质量标准》中要求茶庄绿茶特级:水浸出物总量≥50%(国标≥34%)、游离氨基酸≥4%(国标≥2%)、水溶性碳水化合物≥3.9%(国标无要求)。“北方海岸”地理位置、优越的茶园生态、肥沃的土壤地力综合一起保证了茶庄绿茶优异的品质。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按照《日照绿茶茶庄建设技术规范》,日照市构建产加销一体化闭环管理模式,从生产、加工、流通到销售各环节执行高于国家标准的日照绿茶茶庄标准体系,对茶庄绿茶园实行标准化闭环管理。

这其中,产品质量指标高于国家标准相关要求。譬如能体现产品质量的水浸出物、游离氨基酸、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及保健功能的EGCG,茶庄绿茶特级要求分别大于等于50%、4%、3.9%、7%;而现行的GB/T 14456分别要求大于等于34%、2%,水溶性碳水化合物、EGCG不做具体要求。
生产技术指标执行国家相关标准的最高指标。譬如与产品质量密切相关的土壤有机质,是决定茶叶滋味浓度、风味特征的重要因子。茶庄土壤有机质含量要求大于20g/kg,这是NY/T 391中规定的园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一级指标。
相关生产管理的标准是实践创新。目前,茶庄还是一种比较新的发展模式,没有相关国家标准可以参考。譬如《日照绿茶茶庄建设技术规范》要求的茶林合理间作,是为了丰富茶园生态,实现茶树自然安全越冬,提高产品质量,也是符合北方茶区生产实际的。另外,茶庄要求全程建立可视化溯源系统,主要是为了保证产加销的闭环管理,也是创新举措之一。

实现“日照绿茶茶庄”产加销闭环管理是保障产品质量、维护品牌信誉和增强市场竞争力的关键。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针对日照绿茶茶庄的实际情况,下一步,日照市将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构建闭环管理体系。
按标规范生产。目前,围绕“日照绿茶茶庄”产加销一体化,已经制定8项技术标准。这些技术标准在茶庄强制执行,并由市茶科院、市茶叶协会进行监督管理,如发现企业有违规生产现象,将启动淘汰机制。各级农业农村部门也会主动靠前服务,加强对茶庄的组织指导。
强化内部监管。茶庄将在市茶叶协会的框架下,成立茶庄专门委员会,提高茶庄自我监督管理能力。每个茶庄的规范生产、运行状况,委员会要作出年度考评;每个茶庄的产品,委员会都要进行品质认定、等级划分及统一核价,确保产品质量和品牌信誉。
严格核量赋码。根据茶庄绿茶园面积、产量和产品等级,按照春茶4斤鲜叶赋1斤干茶码的标准,核定分发“茶庄绿茶”溯源二维码数量,供茶庄使用。
实行贴标溯源。全面规范茶庄产加销行为,茶庄都要配套建设茶叶质量溯源系统,“茶庄绿茶”必须贴标上市,实现茶叶种植、加工、销售全过程的可视化溯源。
加强质量管控。茶庄可自主选择使用胶体金快速检测设备,对每日采摘鲜叶进行农残检测;或选择使用质谱农残快速筛查,对每批次干茶进行检测,切实保障茶叶质量安全。

(大众新闻记者 丁兆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