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城时评】给死亡人员发养老金,监管漏洞到底有多大

2025-08-25 09:32:00

据极目新闻报道,近日,山东省审计厅发布《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2024年度省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其中提到,对13市及所属县养老保险基金和养老服务业政策落实及资金绩效等情况进行了审计。报告显示,由于信息不畅、数据比对不及时等,2022年至2024年,2市48县养老保险经办机构违规向505名死亡人员发放养老保险待遇241.48万元。

给505名死亡人员发放养老金,这很魔幻。众所周知,养老金的发放实行“钱随人走”,人一旦死亡,养老金的发放随即停止。人死了,钱还在发,这是非常反常的现象。然而从公开信息看,不仅时间跨度从2022年到2024年长达两年之久,而且涉及2市48县,人数多达505人,具有长期性和普遍性。这不禁让人困惑:一起两起也就算了,这么多起违规发放,监管失效了吗?

养老金是一种兜底性质的公共资金,于个体而言关乎晚年生活和幸福感,于整体而言影响的是社会的和谐稳定,可以说,保障养老金的安全是非常严肃的公共议题。近年来,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养老压力也逐渐上升,各地都在想方设法确保养老金的资金安全。一个非常浅显的道理,养老金的资金池里,“水”就那么多,正常使用尚且吃力,倘若再发生“滴漏”现象,那更是雪上加霜。

更加令人担忧的问题在于,200多万元的违规发放,虽然对于养老金的总盘子构成不了太大的危害,但“给死亡人员发放养老金”所折射出的监管不力问题凸显。发现的有这么多人,那没有发现的还有多少?一地如此,其他地方的情况又是如何?或者更直接一点发问:这究竟是人的原因,还是制度原因,出现的漏洞又该如何修补?

报告中给出的解释是“信息不畅、数据比对不及时等”,这看似有一定合理性,但实则浮于表面,略显空洞。具体而言,在这样一个大数据时代,许多信息是共享的,哪还有什么信息不畅的问题。而所谓“数据比对不及时”,这显然指向的是责任心的问题。但在其位、担其责,及时比对数据、核查养老金领取者的信息状况,不是最基本的工作吗。管理者如何连这点事都做不好,甚至存在职能缺位,那还谈什么监管,养老金的资金安全又如何能让人放心。

养老金的管理、发放、核查,应当形成一个完整的制度体系。要做公共资金的守护者,而不能“防君子不防小人”,留下制度后门。现实中,不乏有人出于贪便宜的心理,在领取人死亡之后,家属拒不上报,继续冒领养老金。职能部门和管理者需要做的,正是要及时堵住这样的漏洞,避免养老金成为某些人分食的“唐僧肉”。

从2022年到2024年,长达两年时间里连续发生多起违规发放养老金的事件,这不是违规操作的简单复制,而是日常工作和事后监督的双重失灵,前者指的是尸位素餐、责任心不强,后者指的是放任自流、监管缺位。无论是哪一种,都足以敲响警钟,提醒职能部门要进行深刻的反思和改进。养老金涉及公共利益,违规发放不可谓不严重,如果每一起都以“信息不畅、数据比对不及时”一语带过,则未免太过敷衍,监管漏洞只会越来越大。

开屏新闻首席评论员 吴龙贵

责任编辑 罗秋旭

责任校对 易科彦

主编 林舒佳

终审 编委 李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