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日,在正在四川成都举行的2025中国(成都)演出交易会上,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发布了2024年全国演出市场多项数据及相关报告。根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票务信息采集平台数据监测和测算,2024年全国演出市场总体收入796.29亿元,与上年同比增长7.61%。其中演出票房收入579.54亿元,其他收入216.75亿元。

相关报告显示,2024年全国演出市场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2024年全国演出市场精品引领,需求驱动明显,呈现整体上行态势
演出企业不断优化产业链布局、拓展市场渠道,提升演出项目市场影响力和经济效益。
其中,市场化程度较高的音乐剧是颇受关注的亮点。《大江东去》《扬名立万》《蝶变》等本土原创音乐剧凸显国内音乐剧创作主题的多元发展;话剧领域《苏堤春晓》《温暖的味道》《永定门里》、舞剧领域《赵氏孤儿》《天下大足》《天工开物》、戏曲领域《百年首钢》《白蛇传》《长信宫灯》、儿童剧领域《长安在哪里》《甲骨文学校》《诗词情景剧——诗国神游篇》、旅游演艺领域《赳赳大秦》《海上有青岛》等等在探索全新故事形态和讲述视角的同时,充分运用高科技手段提升舞台作品的艺术性和感染力,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代舞台艺术审美的“双向奔赴”。
二、优质演出产品地区供给差异持续缩小,大型演出在全国分布更趋均衡
2024年,演出市场延续下沉趋势,交通便利的优势使得演出项目辐射力增强,中心城市周边的三、四线城市演出市场取得长足发展。
-
在大型演唱会方面,2024年共覆盖全国30个省区市,180座城市,多个省市票房均较2023年出现明显增长。
-
2024年,大型演出平均跨城观演率仍保持在60%以上,除演出票房收入外,直接带动观众综合消费超过2000亿元。
三、行业协同创新催生更多产业联动,促消费作用凸显
2024年全国小剧场、演艺新空间演出首次突破20万场,与2023年同比增长13.21%,占演出总场次的45%。
-
演艺新空间被更多需要用内容形成文化氛围和消费场景的城市空间、商业地产、购物中心等看重,成为盘活城市空间,推进城市更新的优先选择之一。
-
演出企业“破圈”的同时,越来越多的跨领域企业“入圈”,演出成为各类品牌撬动年轻人群体的关键之一。
四、 新技术、新媒介托举,演出产品形态创新富有成效
线上演播、虚拟演出等业态持续扩容,2024年协会重点监测的4家网络平台在线演出项目达到了4061个,线上演出场次8779场,总观看人数超过67亿人次。
-
虚拟偶像演出、AI交互技术应用成为新增长点。
-
演出正从传统的镜框式舞台转向全域覆盖的体验场域。
五、舞台艺术出海,拓展文化交流维度
演出产品 “走出去”,推动中华文化形成更加高效且有影响力的国际传播。
2024年,舞剧《咏春》“破圈出海”,在伦敦、巴黎以及港澳地区演出28场,观众合计3.5万人次。其中,在英国连续演出9天12场,创下中国舞剧在欧洲商演时间最长、场次最多纪录。12场商演平均上座率达80%,在巴黎会议宫连续上演4场,平均上座率超90%,实现口碑票房双丰收。杂技芭蕾《天鹅湖》2024年在英国伦敦连续上演13场,平均上座率超90%。
国内文艺表演团体积极与海外知名文化机构、艺术团体开展深度合作,共同举办文化节、艺术展览、文艺演出等。利用线上平台,开展跨国界的文化交流研讨,邀请海外学者、艺术家参与思想碰撞,深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价值,拓展文化“出海”的交流维度。
2025中国(成都)演出交易会将举办主论坛、第八届剧场大会、音乐演出市场发展论坛、新业态+新消费专题论坛、艺术+科技主题论坛以及优选潜力新作创投会等活动,并设剧场新空间展区、演艺技术与装备展区,以及首次针对大型营业性演出设置的展区。
(总台央视记者 王倩 邵舒宽)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