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工人变“发明家”!看一线智慧之光点亮电网安全|看四川产业跃升中的工人力量②

2025-04-16 00:33:00

“将军帽紧固装置、变电站智能巡检系统……这些‘发明创造’全部来自于我们检修一线员工。”

4月15日,“产业跃升中的工人力量”四川省总工会主题采访活动南线采访团抵达了乐山市,在嘉州大地上继续探访四川工人群体在产业升级、技术创新等一线的奋斗风采。

走进国网乐山供电公司110kV平桥变电站,记者看到多名电力工人正在进行定期检修及消缺、有载调压开关大修、引流线更换等工作。“今天上午我们是对2号主变110kV升高座检修,此前这里出现了渗油的情况。”国网乐山供电公司变电一次检修班班长周小军告诉记者,这个区域辐射周围的煤矿企业以及居民,定期巡检主要是为了保障设备安全可靠运行。

在仔细了解现场作业后,记者发现不少“检修工具”都出自一线工人之手。“你看,我们现在工人们正在用的这个将军帽紧固装置就是我们一线工人自己‘发明’出来的。”周小军一边指着正在检修的部位一边兴奋地向我们介绍道,有了这个工具,能够标准化地解决变压器高压套管将军帽松动的问题,达到定量的紧固作用。

随着攀西电网不断优化,乐山电网成为攀西地区清洁能源外送重要通道和川南负荷中心,对辖区内变电设备安全可靠性要求进一步提高,也对班组人员技能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今年以来,国网乐山供电公司开展实施“战训融合”技术技能培训,全面推进“能干、会管”班组建设,并以马天智劳模创新工作室为依托,打造一支“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著称的高素质精兵团队。

“马天智劳模创新工作室有一个‘五小创新’成果区,其中部分产品的主创人员是我们班组的一线员工,主要解决在生产过程当中遇到的难点和痛点。”国网乐山供电公司变电检修中心副主任张磊在采访中分享道,工作室以马天智、叶军等劳模工匠为引领,逐步形成了传承、创新、共享“三环相扣”的变检专业创新实践生态链,其中很多一线工人将理论与经验结合搞起了“发明创造”。

截至目前,工作室累计取得国家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228项、外观设计专利授权1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89项。其中,自主研发的“变压器带电取油、补油装置”“变电站智能巡检系统”“电网风险管控系统”等在多个变电站得到广泛应用。10余年间,工作室先后走出1位全国青年岗位能手、5位劳动模范、5位省公司“优秀技能人才”,逐渐成长为国家电网公司劳模创新工作室示范点。

一路南下,下午南线采访团抵达了嘉阳国家矿山公园博物馆,寻访当地矿井变迁历史及优秀煤矿工人先进事迹,深入感受工匠精神的传承。跟随讲解员穿越时光长廊,记者团一行缓缓步入嘉阳国家矿山公园博物馆内,通过老照片、矿工工具和模拟矿井场景,直观感受了煤炭开采的艰辛历程。

“这里展示了第一代煤矿工人的先进事迹,像李希富和宋成山两位煤矿工人在1956年的时候创造了全国煤炭的高产纪录,到北京参加表彰大会。”四川嘉阳集团峨旅公司党群工作部干事何娟介绍道。近年来,随着研学基地的打造,不少中小学生、产业工人到这里来学习,了解嘉阳第一代煤矿工人艰苦奋斗、艰苦创业的精神,从奋斗历史中汲取前进的力量。近三年来,共计接待研学人员3万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