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溪——川北淳邑
循米仓道向南,沿嘉陵江入蜀,苍溪是蜀道之难彻底终结的地方。这里山峰不再峥嵘崔嵬,山涧不再幽深难测,蜀道不再在险峰绝壁中盘桓。从最高海拔的九龙山那秦巴山脉的最后一抹惊艳,到最低海拔溪涧口与“一亭绿”的传世咏叹,从镌刻在地表深处的“苍溪构造”,到三江萦绕的蓝色梦幻,行者眼中看到的是山重水复之后的川北淳邑、美丽田园。较之蜀门山峦,苍溪平缓丰饶,较之川西平原,苍溪山水错落,优美的自然环境与富饶的物产,苍溪可谓蜀道入蜀的第一田园。

九龙山——秦巴山脉的最后一抹惊艳
四川九龙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是苍溪的群峰之冠,海拔1337米,在盆周高山向丘陵过渡地带的保留了自然生态的原始风貌,森林覆盖率91.7%,有豹、金雕、林麝、红腹锦鸡和铁甲松、银杏等众多的珍稀物种,是天然的动植物基因库,是秦巴山脉最后一抹原始生态惊艳。
我们的车是在白鹤镇街面上一段缺口处拐向去九龙山的路的。九龙山保护区的朋友早等在那里。
颠簸中,保护区的朋友讲九龙山的到猴子。有人抓到一只猴子,拴在牛圈里。半夜,另一只猴子来了,摸索着钻进牛圈,抱着被拴的猴子,抚摸,梳理,流泪。天快亮了,被拴的猴子再三推开抱它的猴子,让它走。抱它的猴子越发紧紧地抱着它。天越来越亮,被拴着的猴子越来越频繁地推开抱它的猴子。最后抱它的猴子万般无奈地离开了。整个过程都在墙外窗边抓猴人的眼里。第二天,抓猴人放了那猴子。我的同伴感动得唏嘘。
讲完猴子又讲野猪。所有的野猪都死在猎人的枪下了,只剩下一个猪王。有人看见过猪王,大约有六百斤左右,但猎人找不到猪王。每次接到猪王出现的消息,猎人们赶到时,猪王就消失了,只留下脚印。而且是无法跟踪的脚印,跟着跟着,脚印也消失了。后来,再也没人看见过猪王,人们以为野猪在九龙山已经绝迹。但几年前,它们突然回来了,扶老携幼,安营扎寨,不断地骚扰村民。
讲到黄麂的时候,九龙山主峰像一个巨大的“兀”字凸进挡风玻璃。
我们的车慢慢逼近“兀”字,绕着那个兀字盘旋,一圈一圈地向上接近我们的目标。
一只鹰在岩下的山谷里盘旋。山谷里灌木丛生,应该是小动物出没的地方,它发现了一只兔子,一只林麝,还是一只麂子?或者它根本没有目标,只是在山谷的气流里游泳,给我们看它舒展的样子。
没想到兀字的顶上是那样宽大。保护区的基地是一字摆开的几间农房。大片的林子簇拥着,前面却十分地敞亮。站在院坝里看山,忽有登岱宗的感觉。空旷中,脚下的山如万顷波涛层层叠叠而来。一抹一抹的远山,若赭,若碧,若黛,极有韵致。心里忽然开阔无比,似有大水拍岸,又似有烟波浩渺。直想告诉主人把桌子摆在院坝里,搬一坛好酒,备几样时蔬,把酒临风,看云起云飞,日出日落。遗憾的是我没带个会弹琴的来,否则,我就真的让主人把桌子摆在院坝里了。

《苍溪县志》是这样写的:
九龙山距县城北60公里,坐落在三川区境,主峰海拔1377.5米,山峦重叠,谷狭壑深,似九龙盘踞故名。此山分前山、中山、后山和九龙观四个部分,山顶开阔,山顶呈东北、西南走向。倾角较小,大、小山峰11座,山洞、崖穴402个,深沟7条,通达山顶之曲径小道23条。山上常年平均最高气温19℃,最低7.5℃,年降雨量1140米(疑为毫米),无霜期200天左右。数九寒天白雪皑皑,酷暑盛夏林涛阵阵,山间危崖夹峙,溪水淙淙;山顶丛林蔽天,荆棘横地,白鹤、鹭鸶群栖林间,黄猴、獐子出没山谷;脚下梯田层层,新劈公路自三川场盘山可达山顶。
中午饭摆在保护区主人纪沧海那间有点阴暗的卧室里。
红烧梅花鹿,凉拌蕨菜,凉拌灰灰菜。
经介绍,我一来就知道纪是这里的主任,很羡慕他能当这里的主任,风流潇洒,强似一方寨主。入席,他就说早认识我,只是没在一起吃喝过酒,要好好喝几杯。然后指着一个装着橙黄色液体的矿泉水瓶子,说是鹿鞭酒。
我问起鹿肉的来历,老纪说山上养有鹿,就在附近。后来他就开始给我炫耀他的酒了,说那酒是他自己炮制的,除了鹿鞭,还加了什么药什么药什么药,怎么制怎么制怎么制。我说记不得那一大堆,他就说他找好鹿鞭炮制好后给我送过来。说你要不嫌弃,我这里有吃有喝有住的。不说这次,以后你任何时候来都没问题。看见我旁边正修的房子没?上面给我了四百万,到时候我的条件就好了。你来,夏天来避暑,冬天来赏雪,我们继续喝鹿鞭酒。
他说得我都想上山入伙了。
我忽然进入了冬天的情景。漫天飘雪时,室外银装素裹,室内炉火熊熊。疙瘩柴上,火苗舔着鹿肉;炉灰里温着鹿鞭酒。讲蟒蛇的人讲着狐狸精的故事。路上,他就讲过这个故事。说九龙山上有人救了受伤的狐狸,狐狸变成了美女。他外出回来时,桌子上摆好了热气腾腾的饭菜,有美女在桌边等他归来。九龙山山势险恶,林谷幽深,人烟稀少,或许真有狐狸精也未可知。鹿鞭酒喝完后,我们会钻进林子踏雪寻梅或者去救受伤的狐狸吗?
那场酒改变了我的计划。原本打算在桌子上采访他们,没想喝得高潮迭起。我知道这里有八百多公顷的林海,一时半会儿我根本去不了几个地方,只能拣一两处有代表性的景点走走,没想到喝到那么晚。我也想过不走了,让陪我来的朋友先回去,我留下来,跟护林员去爬爬山,钻钻林子,但按计划我必须当天晚上赶到苍溪和县林业局的同志汇合。于是,最后一矿泉水瓶子鹿鞭酒喝完后,我们来到了附近的鹿场。
翠柏合围下,田野里,一片清水墙砌出的院子。我们站在院墙外居高临下地、远远地看那些鹿,看不见那些鹿是不是也在看我们。院墙里的格局有些像旧小说里乡间某个员外的庄园:俯瞰,一个院落接一个院落;假如从正门进去,则庭院深深了。每排房子都开着若干道门,那是鹿的寝室。靠近我们的院落里有十多只鹿在石板地上围着食槽静静地张望,像是听到了我们弄出的动静,或者是附近山上林子里有动静。它们的身上梅花,让我想到我去过的草原。十月的草原,褐色的草,斑斑点点的野花,翻飞的蝴蝶。我喜欢鹿就像我喜欢草原。我喜欢它们安静、深沉、优雅的样子,那是一种林泉高士才有的风度。九龙山不应该只是强人藏身的地方,还应该是高士徜徉的地方,是林和靖那样的人徜徉的地方。假如林和靖在这里,他会养一大群鹭、一大群鹿吗?
远处,正有一大群白鹭在苍翠的松柏间飞动,盘旋,降落。
院墙里,没见有角。没见有角的鹿是不是就没有公鹿?公鹿呢?
幸好没有公鹿。要是有,嗅到我们的嘴里冒出的酒气有鹿鞭的味道,会不会突然跃出直奔我们?电视里,那些奔跑跳跃的精灵,有时候也会是杀手,抽出短刀一跃而致人死命的杀手。
九龙山不是那些梅花鹿的故乡,我更想拜访的是世居在这里的豹子、林麝、金雕、锦鸡、猕猴和大鲵。它们院子里,种着篦子三尖杉、巴山榧、杜仲、水杉和香樟。我知道它们中有杀手,但我渴望看见搏击和厮杀,看见金雕闪电般伸出爪子,或者豹子迅雷般的出击。我相信,只要我留下来,我一定能够看见它们,它们就在我身边的某处林子里,某个溪涧边,某处危岩上。我知道九龙山种着500亩优质猕猴桃,只要我留下来,就有可能品尝到它或酸或甜的滋味,就可以看看能够长出如此滋味的藤蔓和叶片到底是什么样子。
但是,我该下山了。
田埂上,我一个踉跄接一个踉跄。一座巨大的坟茔抢入我的视野。太大了,太豪华了,在我的印象里,除了昭化区的柏林湖边有那样规制的一座坟,广元境内我还从没有见到可以与之相比的。整个看上去就像一辆条石砌成,盖满青草的公交车,废弃在一片还嫩绿着的菜籽地里。坟头却更像从公交车里开出火车头。突出的圆圆的拱顶下,缩进两米左右是青石雕花的四重屋檐的门楼。顶楼上一个淡红的“福”字。福字下,第三重屋檐下的门柱两边是一副淡红字迹的对联:“钟灵毓秀,百代常新。”再下来,正门之上向里斜进的石头匾额上刻着“受天之佑”四字。受天之佑的当然是墓主人了,但墓主人是谁就全无信息了。三个墓穴应该躺着三个死人,说明正中躺着的男人应该有两个女人,但墓穴里空空的,长满了草,丝毫没有埋过人的痕迹。
我想知道为什么。
一片绿荫中,我们找到了一户农家。家里的老人说那坟修了三年,还未完工就解放了,所以根本就没有埋过人。
墓主人是谁?老人说他也不知道。但最能够肯定的是他选择了一个风水宝地。在九龙山那样的隐秘的地方躺下来,拥着两位夫人,左有青山可以凭附,右有溪流可听潺湲,前面视野开阔,后面山势紧锁。除了狐狸和蛇,就再也没有什么东西来扰乱他的清梦了。
寂静中一片鸟声。
有白鹭远远飞起的影子。
我们是在半山腰跟那座天主堂遭遇的。
青山中,一面雪白的大墙拔地而起,比澳门的大三巴还醒目。墙头在中央拱成尖顶,顶上立着三个十字架,大的在尖顶上,左右两边水平墙上各一小的。墙体上,大十字架下,是天主堂三个黄色的大字。大字的两边,又是两个浮出墙面的小十字架。
查《苍溪县志》,天主教是光绪三十年(1904年)传入苍溪的。天主教传入九龙山的时间应该晚于光绪三十年。但最晚不会晚到段绍武、韩维川啸聚九龙山的民国6年(1917年)。
眼前的教堂像是新修的,还比较白,没有年代感。
教堂边堆着建筑用沙。不远处有劳动的人群,背砖的,抬木料的,歇气抽烟的。好久没看见农村有这样集体劳动的场面了,一问才知道他们都是教民,是义务来维修教堂的。
三个高大的拱门有两个上方半圆形护窗的玻璃都没有了,中间那个也只生了半块。紧闭的朱漆木门油漆剥落,斑斑点点地暴露出木头的底子。一位教民婆婆看我们往门缝里瞅着,柱着拐棍蹒跚着过来和我们说话。婆婆耳聋,我们跟她说话很费事,但我们的耳不聋,我们从她断断续续的话语里知道了她是广元人,少女时代嫁到这里,家就在教堂隔壁。一晃六十多年过去了,少女变成了婆婆,夏日也穿着厚厚的冬衣,拄着拐杖坐在教堂前阳光下,看那些劳动的人,和我们说话。教堂的前面的堡坎边是一排残缺的篱笆。堡坎下开着大朵大朵的紫红色的花和淡紫色的花。我知道有那些花,是后来从照片里看到的,红的鲜艳,紫的高雅。就在我和婆婆说话时,我的同伴被那些花吸引了,拿相机在坎下一个劲地拍。远远近近高高低低的是一陇一陇的青山,环绕得就像天主伸出来托起教堂的手掌上曲起的手指。
婆婆问我们想进教堂看看吗?我们说想。
我的酒意有点上来了,耶稣基督在眼里模糊着。
继续下山。教堂巨大的白色立面渐渐淡出我的视野。
回来后,很长时间在我心里徘徊不去的,是我站在保护区基地的院坝里看见的万顷波涛般层层叠叠的山,一抹一抹的远山。我跟我校一位美术老师讲那些山,那座雕刻得不错的神秘的坟茔,那座隐藏在深山里的教堂,讲得他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说下一次你去一定要带上我啊!

涧溪口与嘉陵谷地的生存意象
陈勇
苍溪的名字与山水有关,莽莽苍山,潺潺溪水,是苍溪生态的全部内涵,丘陵逶迤间嘉陵江为首的近百条大小河、溪,密密编织如树叶的脉络,千百年来孜孜不倦地侵润这一块土地,为农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与九龙山相对,涧溪口是苍溪海拔最低的地方。从海拔1337米降到352米,苍溪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快速深切,在且行且低的变迁中彻底告别秦巴山山脉的余威,随着嘉陵江奔流形成绵长的谷地,向长江流域伸延。在此,嘉陵江进入中游,开始他的婉约之旅。
苍溪是嘉陵江流域最为平缓的地方。由于平缓,江流任意婉转,形成许多弯曲,许多城镇被江流环绕着,形成岛型地貌。苍溪丘陵就在被嘉陵江水系一环又一环的环绕中,交融成一望无际的谷地,成为苍溪人祖祖辈辈生养繁衍的摇篮。
据《苍溪县志》记载:公元前4400年左右,从郧阳(今湖北十堰)汉水泗河流域迁徙来的先民在今嘉陵江、东河流域一带建立起父系氏族社会部落,分别称为“平周部落”、“奉部落”。公元前1046年,县域内建立了“平周”氐族侯国和羌族“奉”侯国,国都分别位于东河流域的旺苍东河镇、苍溪歧坪镇。西晋太康年间(公元280—289年),苍溪置县,素称“川北淳邑”。1700多年后,汶川大地震,东河边灵城岩一天然洞穴内又发现数百件远古人类化石。这些可以肯定的是,苍溪这片悠久的土地,数万前年就有人类活动,创造了灿烂的古氐羌文化。

苍溪的名字与山水有关,莽莽苍山,潺潺溪水,是苍溪生态的全部内涵,丘陵逶迤间嘉陵江为首的近百条大小河、溪,密密编织如树叶的脉络,千百年来孜孜不倦地侵润这一块土地,为农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嘉陵江从剑阁县鸯溪乡流入苍溪县鸳溪乡水晶坪,蜿蜒经亭子、浙水、马桑、回水、庙垭,绕县城纳九曲溪后折而向南,经镇水、五里、寨山、八庙,于八庙镇涧溪口流入阆中市境,县内全长103公里,境内流域面积619平方公里。嘉陵江苍溪最大支流东河,亦称宋江、东游水,从旺苍县张华乡流入苍溪县桥溪乡喻家嘴,纵贯县境腹部,经云丰镇王渡周家河,注入阆中县文成乡嘉陵江。东河在县内长189.5公里,水系流域面积954.4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三分之一强,有人将东河称为苍溪的母亲河。
水稻,是苍溪的最古老的栽种,育秧,插秧,薅秧,打谷,晒谷,装仓,每一道工序都是一道风景,每一次忙碌都是一幅图画。每当布谷声声啼开秧门的时候,嘉陵江和东河两岸山歌水田,新苗万千,淡淡新绿中农家炊烟是最具想象力的笔触。那些在山水间袅袅升冉的雾霭,书写着人们最简单的希望与报答,成为谷地生存的主要基调。除此之外,种类繁多的稼禾,小麦、玉米、高粱、薯类、豆类占据着田地的每一个角落,在自己的季节回报给为之辛勤劳作的人们。
果树是苍溪的骄傲,漫山遍野的梨,漫山遍野的橘柚,后来又有漫山遍野的猕猴桃,果实之前的花期是嘉陵谷地最美丽的繁花盛典。古今中外所有咏叹梨花的美景都可以在苍溪找到,而梨花在其他地方没有的精彩苍溪却独有。梨博园,以梨树为主题的梨文化博览园,将世界梨树的不同种类汇集起来,呈现它内在的差异与外在的多样,并一一敬为经典,成为苍溪人对大自然独有的姿态。梨花节,人与自然共同享有的节日,每当梨花开放的时候,苍溪千山万壑香雪覆盖,千江万流落英缤纷,千瞳万眸花影闪动,整个嘉陵谷地的躯体与灵魂都沉浸在花海之中。

嘉陵江水系带给苍溪的不仅仅是耕作与收获,它们的流动是蜀中最早的道路。当年的蜀道金牛道,最早是循嘉陵江而行,米仓道也是沿东河而进。这些水路给谷地带来了政治,军事、经济、商贸、文化、艺术与宗教,并伴随着历朝历代行旅诗人的咏叹深深地镌刻在苍溪的历史记忆中。杜甫与陆游对苍溪的咏叹千秋流传,在他们前后还有众多的诗人行游苍溪。元稹于唐元和5年(公元810年)被贬为通州(今达县)司马后,曾经苍溪县,写下了《苍溪县寄扬州兄弟》:
苍溪县下嘉陵水,入峡穿江到海流。
凭仗鲤鱼将远信,雁回时节到扬州。
元稹放船嘉陵江,伫立船头,放眼江水天际以及两岸的风光水觉得故乡扬州就在身边,又做《嘉陵驿二首》由嘉陵驿馆的花影想到西厢丽人崔莺莺,不禁柔肠百折,感概万千,而谷地的美丽被诗人咏叹得已经媲美江南。
宋时著名画家、宋代诗人文同,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表弟苏轼敬重。他的《水硙》,是人们了解谷地农业历史的见证:
激水为硙嘉陵民,构高穴深良苦辛。
十里之间凡共此,麦入面出无虚人。
彼氓居险所产薄,世世食此江之滨。
朝廷遣使兴水利,嗟尔平轮与侧轮。
这首诗写了嘉陵谷地农民的辛勤劳作,写了旧的生产工具水磨被新的生产工具水利工程取代的矛盾,在嘉陵谷地以水硙为业的农民,非常不易地购置水磨,为十里八乡的农民磨面非常忙碌。一方面赖以养家,另一方面也是乡里百姓生活不可缺少的工具,但是朝廷将要新修水利,他担心以水磨谋生的人会受到冲击,因水硙阻碍水流,有害水利,故兴修水利时常毁之。撇开文同的观点是否正确,从文同的笔下我们看到的是嘉陵谷地发达的地农耕文明,农民可以购置大型水磨,以加工业为生,在谷地为农业服务的第三产业已经具备一定的规模,农业生产分工已经形成,千百年前的嘉陵谷地所展现的农业生产水平令今天的人们也不能不大力赞叹。
值得一提的是,谷地的地标涧溪口还有一段难忘的记忆,诗人沛丁有诗《苍溪红军渡》:
雾漫苍溪夜几重,飞军强渡古津中。
樯高指盼晨光好,橹劲奔迎曙色红。
血化岷峨长冻雪,情融巴蜀乍寒风。
春临岁岁凭流祭,万树梨花悼鬼雄。
涧溪口不仅海拔最低,也是当年红四方面军强渡嘉陵江的一个分渡口,附近还有当年红四方面军的造船厂遗址。嘉陵江涧溪口段,河面宽广。对岸悬崖峭壁,易守难攻,唯有两山之间的涧溪口能够通行。红9军的一部就是从这里打过嘉陵江的,可见战斗之激烈之艰难。王渡红军造船厂在当时极为保密、极短的时间内,他们建造了大小船75只,并靠人抬肩扛,翻山越岭,把船送往40多里外的塔子山主渡口。在其它地方渡江的红军,还用上了木板、水桶、打谷子用的拌桶等作为渡江工具。滔滔嘉陵江,静静涧溪口,至今仍见证着传承着“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的红军精神。

这就是嘉陵谷地值得骄傲和纪念的地方。从这里出发的红军队伍走了,去创造更加辉煌的胜利,但他们在嘉陵谷地播下的革命火种,他们留下的艰苦奋斗勇往直前的精神,却鼓励着苍溪人民在残酷的环境中为建立新中国继续战斗。
今天,当谷地繁花似锦,或者五谷丰登的时候,人们永远怀念着那一缕日出的红霞。
苍溪构造:最具想象力的海相气田
唐红
“苍溪构造”是一个具有勘探潜力的含气圈闭,预测天然气储量达到数万亿立方米,而此前国内规模最大、丰度最高的特大型整装海相气田——普光气田储量仅2500亿立方米。“苍溪构造”成为迄今为止国内新发现埋藏最深的整体海相大气田,在全国都极有开发潜力。
岁月如歌
1972冬,一队人马来到苍溪县九龙山,山路崎岖,极不好走。他们背着行李、设备、粮食,在山上驻扎下来。他们是谁?从哪里来?到九龙山来干什么?当地老百姓远远地看着他们,心里充满了疑问。
中国地质泰斗李四光曾经有这样的断言:龙门山断层部有大型气田。九龙山就处在这一地区的核心部位。
在李四光去世一年之后,中国地质部决定成立天然气勘探广宁指挥部,对苍溪九龙山以及陕西宁强地区进行大面积勘探。这一队人马就是肩负者这一使命来到这里,对九龙山进行天然气二维物探,寻踪天然气的。
上世纪70年代初,中国正处在十年浩劫时期,政治的动乱,经济的萧条,物资生活的匮乏,以及勘探技术的落后,都给勘探带来极大的困难。那时的九龙山根本没有路,一切物资都靠人一步一步背上山,也没有好的生活条件,风餐露宿是他们的基本生活方式,而这种生活不是一天两天,一年两年,而是漫漫三十多年。
“物探”是地球物理勘探的简称,是指利用人工地震在地层中产生振动信号,根据设计要求在距离激发点不同的地方布置传感器(即地震检波器)接收振动信号,然后对接收到的振动信号进行处理、解释,根据信号的频率、振幅、速度等信息分析不同深度地层的属性、构造的形态等,从而初步判断是否有具备生气储气条件,最后提供钻探的井位。“二维物探”简单说就是“放炮”,根据放炮产生的地震波推测地质储气情况。这工作看似简单,但勘探所用的设备只能靠队员们身背肩扛地辗转于各个作业点,所以物探工作也被称为“科技密集与劳动力密集的结合体”。李四光早年有一首诗这样写到:
崎岖五岭路,嗟君从我游。
峰峦隐复见,环绕湘水头。
风云忽变色,瘴疠蒙金瓯。
山兮复何在,石迹耿千秋
这就是勘探队员生涯的真实写照,也是李四光对地质勘探工作者的礼赞。
真的有气
经过两年时间的二维勘探,结论是:九龙山“有气!”
1974年,广宁指挥部在九龙山雍河乡白云村部下第一口井,进行钻井勘探,钻探结果再一次证明:“的确有气!”
从此,九龙山天然气开采拉开了序幕。到1982年,九龙山勘探钻井已经十个年头。人们对于已经得到的结果似乎还不满足,他们在等待着心中期盼的那一天。上苍不负有心人,苍溪县新观乡向阳村的“龙4井”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龙4井’出气后,压力大到控制不住”。这一喜讯让人措手不及,气是开采出来了,而且气量可观,但输气,用气的设备还不配套。怎么办,为了防止井喷,只好先将气点燃。
艰苦奋战数十载的勘探队员望着这熊熊燃烧的火焰,想起了李四光的断言,九龙山地表下数千米,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揭开它神秘的面纱,它将怎样改写中国能源蕴藏的格局?他们的眼前为之一亮,感觉到龙门山断裂带一个新的“气”时代即将到来。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经济发展开始进入快车道,新能源开发迎来最佳时期。石油体制改革后的两大劲旅——中石油、中石化将目光锁定了天然气的“苍溪构造”。
1987年,中石油再上九龙山,在陆相浅层气的珍珠冲层打“龙8井”之后又陆续打出“98”、“99”、“90”高产井。中石油相继铺设了九龙山至苍溪县城,苍溪至阆中的输油管线,天然气开始为老百姓所用。
2006年,中石化进入元坝,进行三维物探,物探结论为:“元坝有大气”,随后中石化在苍溪县元坝镇峰梁村部下“元1井”,进行勘探。2006年4月8日,中石化在苍溪召开专门会议,据中石化南方勘探开发公司川东工作部主管王文刚介绍:该公司根据对1000KM地震资料综合处理、解释、评价表明“苍溪构造”是一个具有勘探潜力的含气圈闭,预测天然气储量达到数万亿立方米,而此前国内规模最大、丰度最高的特大型整装海相气田——普光气田储量仅2500亿立方米。“苍溪构造”成为迄今为止国内新发现埋藏最深的整体海相大气田,在全国都极有开发潜力。
“元1井”作为“苍溪构造”的核心井位,被列为中石化头号钻探项目,其钻探开发将孕育着巨大的开发前景,从2006年至2010年相继布下60口井进行钻探。根据勘探情况,中石化决定在川东北地区新建天然气净化厂,这标志着苍溪天然气由勘探进入开发阶段。2011年8月,元坝原“204井”、“29井”、“205井”三口井相继发现百万方高产气流井。中石化决策层根据“地下决定地上”的原则,将净化厂厂址定点在苍溪县中土乡大坪村。
如今,九龙山、龙岗西、元坝三大气田累计布井132口,已获得日产上百万方的高产工业气流井14口,探明储量超过4000亿方。其中中石油“龙16井”测试单产量241万方/日,进入全国前五名;“205 井”开创了中石化在四川盆地50多年勘探史上第一口子一个组的两个段位均获得日产超百万方的的高产气井。中石油九龙山已经进入试采,日产能力已达到150万方,预计到2014年将达到300万方。元坝气田已获得三级地质储量1.1万亿方,其中探明储量达1592.53亿方 。
天然气开发主战场
天然气苍溪构造钻探成功,配套产业将对苍溪产生前所未有的深远影响。
如今,中石油、中石化两大石油巨头会战苍溪县,已经将苍溪作为“十二五”时期天然气勘探开发的主战场,预计将完成投资200亿元以上,形成年产60亿立方的天然气产能。
到目前为止,九龙山—广元、九龙山—苍溪、九龙山—阆中—北外环输气管线、中卫—贵阳输气联络线、中石化川东北—川西输气干线正在加工建设,输气网络已经基本形成,配套保障设施已经建成投入使用。
投资72亿元的中石化元坝气田试采工程项目正加快建设,中石油九龙山—龙岗西净化厂已完成可研,正加快前期工作,地方与之配套的天然气工业园区建设正加快推进。 满载管网设备的车辆往来穿梭,一座座厂房、储罐正拔地而起……天然气工业园落户苍溪,实现了苍溪天然气由内销到外销、从民用到工用的“华丽转身”。
犹如一根杠杆,“苍溪构造”也撬动了“气化广元”的构想,给苍溪乃至广元发展低碳经济注入强大动力。
大力引进和发展天然气清洁能源及配套项目,引进并加快实施中石化元坝气田净化厂、大型天然气合成焊割气体、钻井液、钻井加重剂、压裂支撑剂、焊割气体物流及天然气勘探开发配套建设等项目,累计投资达200亿元以上,随着项目的加快推进和陆续建成投产,将加快推进苍溪及周边地区以液化天然气取代柴油和汽油作汽车燃料、以焊割气取代乙炔气焊割金属等新能源、新技术推广进程,加快天然气综合利用步伐,促进低碳发展,绿色跨越。 到“十二五”末,市县共建的天然气工业园区面积拓展将达到8平方公里,亿元项目入驻达10个以上,实现年产值达50亿元,园区将跨入省级工业园区行列。
我们坚信,一座新型能源城市将在中国西部——广元苍溪快速崛起。

蓝色苍溪萦绕的蓝色梦境
张乃午
“大河上耶,有条宋江河,绕着苍溪,蜿蜒流过,青的是一江水,绿的是两面坡,坡上浸透着红军的鲜血,紫色的土壤长出了红心果,这里的山川多灵秀,猕猴桃果儿满山坡
嘉陵江耶,连着宋江河,绿色的苍溪,魂牵梦也多,美的是梨花雨,甜的是致富歌,山中铺满了四季绿,田野里飘满了丰收的歌,这里的画卷惹人醉,生态家园幸福多
美丽的苍溪绿,哺育着红心果,宋江河连着通天道,一江春水一江歌”
这一曲《美丽的苍溪红心果》,唱尽了苍溪美,也唱出了“绿色苍溪,生态家园”的深刻内涵。
苍溪,地处四川盆地北缘、秦巴山脉南麓、嘉陵江中游,幅员2330平方公里,北接女皇故里,东通巴南大地,西横剑门雄关,南临古城阆苑,雄控千山,险扼万水,自古乃巴蜀屏风,峻锁川北。
走低碳发展之路!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今天的绿水青山,就是明天的金山银山!苍溪决策者英明决断,选择低碳经济发展之路,抢占低碳崛起的制高点,绘就出了一幅幅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崭新蓝图。近年来,通过大力开发水电资源和天然气资源,改造提升传统种植产业,苍溪,已然成为驱动全市低碳经济快速发展的增长极。

高峡出平湖,滔滔嘉陵江成为强劲的绿色动力
亭子口,距苍溪县城15公里,是嘉陵江干流开发中唯一的控制性工程,也是2009年西部大开发新开工18项重点工程中唯一的水利工程。
翻阅建国后苍溪县历史,没有哪一个话题比“亭子口工程”更让苍溪人民魂牵梦绕而又备感沉重。早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亭子口水电工程的勘测工作就开始了。然而,这一民生水利工程的社会公益性虽强,但经济指标却很差,因此,为了工程立项上马,虽然苍溪人民努力了五十多年,奋斗了半个世纪,但这一民生项目却一次次与机遇擦肩而过。
千百年来,滔滔嘉陵,源出秦岭,一泻重庆,汇入长江,嘉陵江中上游流经苍溪这片充满神奇与企盼的红色沃土,格外蜿蜒缠绵。其广元至苍溪段175公里,河道平均比降0.78‰,丰富的水能资源和技术可开发量为国内外专家、学者瞩目——建设亭子口水利枢纽。
亭子口,不仅对于苍溪,甚至对于川东北地区,也承载了太多的责任与荣耀。在亭子口建设之前,川东北地区还没有大的骨干电源。亭子口水利枢纽建成后,配合嘉陵江下游各梯级电站实现联动发电,相当于在不新建电站的基础上,为全流域多增了18万千瓦的水电装机量。亭子口电站投产后,其电能对川东北地区工业经济、居民生活等的用电需求形成强有力支撑;形成亭子口灌区,将为从嘉陵江沿线的苍溪、南充、广安、重庆新增灌溉农田292.14万亩,为灌区县城镇工业和生活用水及农村近200万人饮水安全提供水源保障,从根本上解决了嘉渠灌区农田灌溉和人畜饮水问题;可将上游150至200公里范围内的河道通航能力提升至500吨级,设计年过坝能力为332.1万吨。
2009年11月25日,嘉陵江亭子口水利枢纽工程正式开工建设。历经4年,2013年6月18号下闸蓄水,6月25日蓄水达到初期目标,苍溪县城乡供水、灌溉等部分功能开始投入使用。
2013年8月9日17时33分,首台机组72小时试运行成功,正式并网发电,开始发挥防洪、灌溉、城乡供水、清洁环保发电、航运、拦沙减淤、梯级补偿等综合功能。
2013年8月29日15时51分,2号机组正式并网发电,投入商业营运,先后刷新国内同类型机组启动试验最快、国内同等规模机型蜗壳单台施工最快、国内同类型机组“一月双投”发电最快等多项纪录,创造了该枢纽首台机组比计划提前5个月、2号机组比计划提前8个月发电的佳绩。
2014年3月19日21时30分,第三台机组正式并网发电,第四台机组安装调试。截止目前,亭子口电站已发电12亿多度,产值超4亿元。

一江成三湖,三湖绕一城
亭子口、苍溪杭电、沙溪杭电,三大枢纽一字排开,嘉陵江水隔成三个湖泊,滋润着苍溪城,富饶着河两岸。
苍溪航电枢纽,位于苍溪县城上游3公里,系嘉陵江渠化开发规划中第三个梯级,上游接亭子口水利枢纽,下游与沙溪电站相连。正常蓄水位373.0米,库容为0.197亿立方米,总装机容量为6.6万千瓦,年均发电量2.66亿千瓦时,水库控制流域面积61410平方公里。
沙溪航电枢纽,位于嘉陵江干流阆中市境内,是嘉陵江渠化开发规划中的第四个梯级,上距苍溪县城21公里、下离阆中市区5公里,兼具发电、航运、旅游、城市环境美化等综合效益。水库正常蓄水位364米,库容0.58亿立方米,电站装机容量8.7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3.8亿千瓦时。
现在,亭子口、苍溪杭电、沙溪杭电这三大枢纽均基本建成,缩短嘉陵江航道里程56.2公里,嘉陵江四川境内682.2公里航道将达到三、四级通航标准,运力将增长4倍,可以从广元直达上海。特别是亭子口水利枢纽,拦截部分嘉陵江泥沙,延缓和减轻下游梯级水库、重庆港区和三峡水库的泥沙淤积;库区蓄水通过渠灌与南充升钟水库“连通”,从而有望在川东北“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并且,可将下游沿岸农田防洪标准由2至5年一遇提高到10年一遇,将嘉陵江中游南充市、阆中市及沿江县级城镇防洪标准从20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
湖光山色,绿带缠绕,绿意幽幽,生机盎然。

宋江河连着通天道,一江春水一江歌
宋江河,也称东河,是嘉陵江的重要支流,从苍溪县境东北的桥溪乡喻家嘴入境,横穿县境中部,从云丰镇王渡周家河出境,流经苍溪110.4千米,境内流域面积1285平方公里,水量十分丰富。上世纪五十年代,苏联专家实地踏勘,认为可在东河修建大型水电站,后因种种原因搁浅。后来,苍溪从“上小水电项目,促经济大发展”上破题,通过招商引资,在百里东河上,建成了东溪、蜂子岩、鲤口、杨牟寺、碑沱、梨苑六级电站,这些电站的主要任务是发电,兼顾一定的航运和养殖,实现对东河流域水利资源的全流域梯级开发,一定程度缓解了东河流域群众的用电难题,也为东河两岸苍溪雪梨、红心猕猴桃等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奠定了优厚的水源基础。
东溪电站,距苍溪县城80公里,集水面积3407平方公里,水库正常蓄水位433米,总装机1万千瓦,多年平均发电量3515万度。
蜂子岩电站,距苍溪县城70公里,集水面积3408平方公里,水库正常蓄水位420米,总装机1.2万千瓦,多年平均发电量3790万度。
鲤口电站,距苍溪县城53公里,集水面积3418平方公里,水库正常蓄水位405米,总装机1万千瓦,多年平均发电量3790万度。
杨牟寺电站,距苍溪县城60公里,集水面积3596平方公里,水库正常蓄水位393米,总装机0.8万千瓦,多年平均发电量3011万度。
碑沱电站,距苍溪县城30公里,集水面积3847平方公里,水库正常蓄水位383米,总装机1万千瓦,多年平均发电量3675万度。
梨苑电站,距苍溪县城42公里,集水面积3840平方公里,水库正常蓄水位374米,总装机1.2万千瓦,多年平均发电量3975万度。
碧波荡漾,一江春水一江歌。苍溪县依托嘉陵江和宋江河水利工程蓄水形成的广阔水域,着力发展旅游业,力争打造成川东北地区水上旅游的亮丽风景线。水上旅游和一江三湖建设,全县将增加就业岗位上万人,人均可以增加500到1000元左右,将会使三产业在三次产业的比重中提高5个百分点。
未来的苍溪,将瞄准“在全省山区县中率先实现全面小康” 的宏伟目标,围绕把县城建设为一江两岸百里山水园林宜居城市和嘉陵江流域生态文化旅游城市,以及建设中国红心猕猴桃第一县,成都、重庆、西安等大城市远郊县,建设全省天然气综合利用基地、清洁能源基地,全国最大的猕猴桃加工基地和川东北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两城两县四基地”,大力实施新型山区城镇化、优势资源工业化、特色农业现代化、生态环境优美化、统筹城乡一体化“五化战略”,奋力推进全县经济社会赶超跨越发展,在建设“美丽苍溪、幸福家园”和全面小康的康庄大道阔步前行……

“一朝梦圆,笑指明珠耀千户;百里飞歌,喜看春水富万家”。半个世纪的期盼,一代代苍溪人的智慧和奉献,三江萦绕的蓝色梦境正在成为苍溪彪炳千秋的世纪伟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