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元前550多年前出了一个儒家奠基人孔丘,他在《论语·子罕》有云:“吾有知乎?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这里面“空空如也”成了一个常见成语,形容“一无所知”,也用来形容“一无所有”。

到底孔夫子说的“空空如也”啥意思,不方便过去请教了,后来的学者曾多有“演绎”,总感觉少点什么。有人说这个词可以形容一无所有或者空虚的状态。

追溯“也”字的造字本义,目前也存在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也”是象形字,本义是古代的一种器物匜(yí),匜形如瓢,是古代的一种盥(guàn)器,与盘合用,用匜倒水,以盘承接。

有人根据其早期字形为“蛇”的象形,并加以“演绎”,总感觉有点“自作多情”。“也”字在古汉语中还用作语气词。中国古代无标点符号,虚词往往具备标句语的性质,因此,“也”可以只是表示句子的停顿而没有实际意义。

个人认为,《说文解字》的解释比较靠谱:“也,“女阴”也。就是指“女性生殖器官”,没必要“谈性色变”。清朝的段玉裁也曾注解说:“此篆女阴是本义。假借为语词。本无可疑者。而浅人妄疑之。许在当时必有所受之。不容以少见多怪之心测之也。”。后人确实没必要曲解“字义”。

“也”本来是女性“生殖器的意思,犹“女阴”来月经“阴液流出”之现象者是“也”字之范式。

有个位于阿拉伯半岛南部的国家“Yemen” ,有学者把其翻作中文的“也门”,惹得国学大师“章太炎”看到这个词颇为生气,但现在大家却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因为除少数专研古文字的学者外,谁也体会不到这层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