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进不服常州的原因主要可以归结为 历史、行政划分、资源分配等多方面的矛盾。
历史因素
武进在历史上曾是常州府的驻地,经济发达,地位重要。
随着行政区划的调整,武进经历了撤县建市、再撤市设区的过程,成为常州市的一个区。
这一过程中,武进与常州之间的行政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导致了一系列历史遗留问题。
行政划分和资源分配
常州和武进在多个领域存在“一市两制”的现象,如教育、医疗、交通等。
这种“双轨制”的存在使得两地居民在享受公共服务时存在差异,加剧了彼此之间的隔阂。
武进掌握权力的大大小小官员不肯吐出既得利益,加上武进人农村乡情思想浓重,官官相护,关系盘根错节,导致常州官员在面对武进的要求时表现软弱。
权力之争
“常州武进之争”被认为是权力之争。
武进的“跋扈”与常州的“软弱”在武进撤并成常州市武进区时表现得尤为明显。
全国没有哪一个城市像常州这样,一个城市有两套财政、两套110、两套有线电视、两套天然气等,根本原因在于武进官员不肯放弃既得利益,而常州官员则因为各种原因退缩。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导致武进对常州的不满和不服。建议常州和武进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加强沟通和协调,解决行政划分和资源分配上的问题,促进两地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