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杭州:岳王庙简介

2024-12-12 09:09:18

杭州岳王庙,位于西湖西北角,北山路西段北侧栖霞岭下,是历代纪念民族英雄岳飞的场所。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中小学百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岳飞(1103—1142年),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省汤阴县)人。南宋时期抗金名将。从二十岁起,曾先后四次从军。绍兴十年(1140年),岳飞挥师北伐,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在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宋高宗赵构和宰相秦桧却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催令班师。在宋金议和过程中,岳飞遭受秦桧、张俊等人诬陷入狱。1142年1月,以"莫须有"的罪名遇害。岳飞遇害后,狱卒隗顺冒着生命危险,背负岳飞遗体,草草地葬于九曲丛祠旁。宋孝宗时,平反昭雪,改葬于西湖畔栖霞岭下,追谥武穆,后又追谥忠武,封鄂王。在宋、元、明三朝,备受尊崇。现存建筑于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重建。民国七年(1918年)大修。 但在“文革”期间,遭到了严重的破坏。1979年,中央拨专款修复了这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岳王庙更加庄严肃穆。

进入岳王庙,山门是一座二层重檐建筑,巍峨庄严,正中悬挂“岳王庙”的竖匾,继而是一个天井院落,中间是一条青石铺成的甬道,两旁古木参天。

正殿忠烈祠重檐中间悬着一块“心昭天日”横匾,是叶剑英的手笔。大殿正中是彩色4.5米的岳飞塑像,身着紫色蟒袍,臂露金甲,显示了武将的英雄气概。殿两面壁上是明代莆田人洪珠写的“尽忠报国”四个大字。座像上面悬着一块“还我河山”的横匾,是岳飞手迹,左右两边各悬一块“碧血丹心”与“浩气长存”横匾,是赵朴初和沙孟海所书,正殿后面两旁是岳母刺字等巨幅壁画,展示了岳飞保卫国家的英雄业绩。大殿天花板上绘有“百鹤图”,形态各异,生动自然,可谓岳飞浩然气节和坚贞性格的象征。


正殿西面有一组庭园,入口处有精忠柏亭,内有枯柏8段,传说这棵柏树原在大理寺风波亭边上,岳飞遇害后树就枯死了,后来就移放在岳坟边上,称为精忠柏。现经鉴定,此枯柏并非南宋古柏,而是属于松柏科的植物化石,已有一亿二千万多年的历史。庭园,南北各有一条碑廊,北面碑廊陈列的是岳飞的诗词、奏札等手迹,南面是历代修庙的记录以及历代名人凭吊岳飞的诗词。

庭园中间有一石桥名精忠桥。过精忠桥便是墓阙,造型古朴,是1978年重修时按南宋的建筑风格造的。墓阙边上有一口井名忠泉。进墓阙重门就是岳飞墓园,墓道两侧有石马石虎石羊各一对,石俑三对正中便是岳飞墓,墓碑上刻着“宋岳鄂王墓”,左边是岳云墓,墓碑上刻着“宋继忠侯岳云墓”,两墓保持宋代的式样。墓前一对望柱上刻有一副对联:“正邪自古同冰炭,毁誉于今判伪真”。墓阙后面两侧分列秦桧、张俊等4人的铸铁跪像,供人唾骂,遗臭万年。墓阙后重门旁有对联一副:“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墓园一侧,另有一组庭园,现已辟成岳飞纪念馆,供游人瞻仰。配殿启忠祠,原祀岳飞父母,今改作岳飞抗金史迹陈列室。